人有多面,自知不易,识人亦难。
古往今来的智者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识人鉴人的名言和方法,比如:
“处尊居显未必贤,位卑在下未必愚。”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然而,即便是如此,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我们仍然对如何认清一个人感到困惑。
是否,人就是难以看透、无法真正了解的?
《论语》中有一章,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是说,注意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眼神表情,并考察他的想法,时间一久,掌握的有关他身上的信息多了,只要作个综合分析,这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隐藏自己的。
看来,在圣人眼里,人是可了解的,也是能够看透的。
除此之外,孔子还给予了我们更具操作性的方法。
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去深交,关键就看这五点。
01
看对方对“利”的认识。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会看重道德与道义,而卑鄙自私的小人总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心都是趋利的,但历史上也不乏一些轻私利、重大义的仁人志士。
现代社会,追求个人利益是天赋人权,然而,若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要道德、可以无所敬畏、可以不顾亲情,那么这个人是绝不可靠近的!
试之以利,从来就是一把考验人、鉴察人的利器。
而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原则与道德,不会置人伦亲情于不顾,可以以大局为重,这个人则必定是值得交往的。
看透一个人,首先要学会使用“利”字诀。
02
看对方与人如何相处。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是说有品行之人会和所有人一视同仁地相处,而一些狭隘的小人总喜欢拉帮结派,攒三聚五,相互勾结。
拉帮结派者,是为了什么?
多数时候不是想着去做一些好事,更多的是为了党同伐异,对侵犯自己的人进行打击、排挤,抑或孤立。
所以,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其它某些组织,如果一个人很合群,和所有人都处得来,那么这个人必定是胸襟坦荡,甚或光明磊落的。
而如果某个人,寡言少语,不爱交往,却总是和某一两人如胶似漆,那此人你必须有所警惕和提防,如果不小心冒犯了他,很可能就会受到残酷的打击报复。
要看清一个人,其次就要看他在群体里如何与人相处。
03
看对方讲不讲信用。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真不知他能够做什么,就像车子没了轮子,靠什么来行进呢?
辨识一个人是否靠谱,不需要大费周折地对其进行考试或者长期观察,只需看他说话是否算数,待人是否有信用。
一个有操守的人,是绝对不会轻易违背承诺、丢弃诚信的;而一个内心缺乏原则的人,往往没有什么顾及,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言行随便,因此,说出的话时常反悔,和人约定了的事也不能信守。
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无信之人,还是趁早将其放弃吧!
看清一个人,第三就要看他的信誉度。
04
看对方对待亲人的态度。
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一章是说,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最难的,是保持一个和颜悦色的态度。
诚然。不管是谁,通常都是:好脾气全给了外人,坏脾气全给了家人。
这是人的通病,但是,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纵然是面对自己的子女和父母,也能够保持良好的态度。
所以,提高自身的修养,绝不仅仅是在同事、下属、朋友等面前深具涵养、不急不躁。
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时,也能够谦谦温润、心平气和,不致于失态。
真正了解一个人,还要看他面对亲人时的态度。
05
看对方犯错后如何应对。
孔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类别的人所犯的错误是同一个性质,所以,研究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犯什么样的错误。
平常的时候,我们很难真正看清一个人,但是,当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对其错误进行分析,则很容易了解到这个人的真实面目。
圆滑之人因没有原则而犯错,奸诈之人常因欺骗而摔跌,正直之士往往因为抗拒邪恶而受打击,理想主义者总是由于自己的幼稚而碰壁……
错误,是映照人的一面镜子,观其过,识其人。
要看清一个人,还要具有“观过”意识。
人是有算计、会作假的动物,不像其他物种那么单纯,看清一个人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凡事皆有迹可循,好好体会上面所说的五点,你就可以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有的放矢。
如果您自己这篇文字,请您在文末留言或点赞,感谢您一路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