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决定,是冲动而为

多少决定,是冲动而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里的"冲动",不是贬义的。

经过大量事实鉴定,它是积极的,是一个驱动我们向前的决策,是一个含有褒义的行为。前提是,我们能承担起行动后可能会产生的一切后果,过程当然也是事在人为,而事在人为也要看自己什么心态,以及外部各种因素又会以怎样的机缘巧合汇集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有时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话语,或一个轻微的呼吸,就能转舵你正在前进的航向,驶向你从不敢想或意料之外的航道上。

然而,这都会给你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带来有异于从前的“巨变”,当你每每和别人聊起来,都会感叹那时的"冲动",甚至去感谢那时,幸好自己冲动了。

令我们能产生"冲动"去做的事情,可能是当下必须要做且最紧要的事,也可能是当下不紧要但是无论早晚都必须做的事,也可能是无意中大脑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也可能是我们真的是因为冲动而"冲动"的事。 当这些贴着各种标签的“事”,恰巧遇到了一个可能适合发生的时机,可自己潜意识又觉得这不是自己最中意的时机,但这个时机如果错失了,又很难再寻时,这时"冲动"就出现了,它会驱使你做一个“任性”的行动派(说实话,我爱行动派,我自己也是一个行动派) 。

但这些有着各种标签的"事",如果在那个当下,没有遇到"冲动",估计事情就会根据我们既有的“经验”或“固定思维”按部就班的发展了,可能就不会有各种“出乎意料”、"不敢相信"的事在后续发生。 而那些被"冲动"所决定的事儿,对我们自身而言,往往都是"大事儿"。

例如今天我陪好友去买房子,虽然这不是当下紧要的事,却也是日后必定要做的事。好友本想慢慢悠悠的先了解了解各楼盘信息和行情时,她遇到的一连串外因,促使这件事升级成她当下最紧要又必须的事儿了,这时"冲动"也随之而来了。因为这个"冲动"逼迫她果断解决了思想上的犹豫不决和辗转反侧,让她终于解决了这件大事,虽然这不在她的预期内。这个过程极其折磨人,但经历后才发现,原来我们自身还有那么多可能,有那么多潜力可以激发,自己也会暗暗佩服自己。

还有一个朋友,2015年末本打算只想首付一个2018年末才能入住的房子,只因为旁边人的一个不经意的建议,他就冲动的就把已经交完认筹金的房子退掉,改成买二手房了。而这个决定让他在2016年初就有了房子住,并以此为圆心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番规划。在这一年里他不仅工资翻了一番,还组建了家庭,并且房子也在房价疯长的2016年涨了近50%。如果他当时没有冲动,还是买2018年才交的房子,他现在可能还在四处漂泊,也想象不到选择"冲动"后,自己的人生会行驶在这样一条航道上吧。

再例如,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是“冲动”的决定,它就带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被预见性,这件事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诸多有异于一个规划许久才出发的旅行。在说走就走的旅行中,你的心态也是“说走就走”的,会有一种在随时都可以“冲动”的去做什么事儿的可能。这就让你的旅行一路与神秘、刺激相伴,充满无限奇遇,也会令你感慨说走就走这个冲动的奇妙。

例如,2016年1月寒假,我本想宅着,却觉得生活应该被善待,于是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决定去苏州,并买好了火车票。因为这个冲动的决定,我体会了说走就走的美好,也在旅途中认识了一位在北京上大学的妹子,并一起愉快的玩了一天,还在狮子林过了一次导游瘾。

因为我是行动派,并且自己也因为“冲动”而做成过许多事,所以这就更驱动我做一个行动派,当然这个“冲动”也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在掌控范围内。

回头看,许多事,也许真的适合被“冲动”。还有,决定后就不要后悔,我们唯有“尽力”做。那,这个冲动就是好的。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少决定,是冲动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