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


观《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_第1张图片


       昨晚,高益民教授用自己身边的案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复杂对话与学生的成长”之间的密切联系。起初,当我看到ppt里有日本教育案例几个字时,说实话,就有点小情绪,日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真的让中国人极为不舒服,虽然那已经成为历史,不能让现在人来买单,但给我们留下的心理伤害还是存在的。于是在听课时,就带点挑剔的眼光去看。但不能不说,教授的头衔绝不是“盖”得,(容我用一下网络流行词,唯此词表达最准确)不到十分钟时间的讲述,就让我的小情绪荡然无存,听的是津津有味。他对师生间该有的复杂对话解读的太精彩了 !

          咱先来看看高教授分享的几则生动的案例:  

 案例一:

日记1:今天,爸爸带我去了磁悬浮列车博物馆。听说2027年名古屋到东京之间将开通磁悬浮列车,40分钟就能到达,好快呀!

老师批复:你去了磁悬浮列车博物馆?老师在名古屋生活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博物馆。我也想坐磁悬浮火车去东京,可是要等2027年啊。我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争取活到那一天。

日记2:名古屋的乌鸦真多啊!他们会打开垃圾袋找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有时候把垃圾弄得到处都是。

老师批复:乌鸦可聪明了,他会观察,时间长了,他就会知道人们什么时候扔垃圾,所以我们应该遵守扔垃圾的时间。

日记3:昨天我和同学去博物馆看了特效电影展,原来在电影里看到的大楼爆炸,原来是人用模型做出来的,真不容易啊。

老师批复:你又去看展览了。是啊,电影上几分钟的镜头,技术人员要干上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真的是好辛苦呢,你看他们做事多认真呀!


观《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_第2张图片
观《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_第3张图片
观《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_第4张图片

      套用咱这儿的评语方式来看,这哪儿是老师的批复啊,这简直是在对话呀。写到这儿,我就想到了高教授的课题《 复杂对话与学生的成长 》 ,看来,高教授对教师的批复定位是非常准的呀! 细读老师的批复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里面既有引导,又有幽默对话,还有思想教育。通过对话,把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字里行间,没有惹人烦的说教,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批评说辞。但却有老师对学生满满的关注之情……

       整个事例中,老师既没有在日记中对孩子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做出任何评价,也没有像我们在批改三年级作文时有意识去圈画出几个错别字,批注有几句话不通顺,文章没有写生动写具体等等,但我们却可以从老师如唠家常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教育的艺术——注重激发孩子观察生活的兴趣,注重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的兴趣,注重交给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处世的规则。同时,三年级的孩子还要求写那么少,跟我们这儿二年级孩子写话的要求一样。说明他们从起步开始更关注的是孩子写作的兴趣。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笔犀利的报道,原文忘了,大意是:国外的教育,小学、中学要求极为松散,重点在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一直到高中,甚至有的地方到大学才是孩子真正学习的大好时光,那个时候,孩子一切都已经定性,理解力、观察力、认知能力也都达到一定程度,放开手脚学习,是大学了常见的景象。为了,督促大学生好好学习,毕业有考试成绩限制,这样没有学生不敢不学习。然后说我们国家的教育,说是从小学开始就开始压榨孩子,不培养兴趣,只要成绩,当孩子成为分数奴隶时,他那有学习兴趣呢?初中更甚,晚上半夜不睡,早上很早起床,正长身体的孩子,不发育不良才怪,一味追求分数,有的孩子思想都偏离轨道,也没有人发现,说到大学该是真正学习的美好年华呢?谈恋爱,通宵看电影,整夜玩游戏,怎么“逍遥”怎么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中学年代孩子太苦,一朝踏进大学门,需要好好轻松一番,另一方面,是教育体制问题等等“

        当然,作者的话也不全对,但有一部分却说的是事实。小学的孩子应该重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而不是拿分数去衡量得失。

       高教授就通过这三个自家孩子的事例,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复杂对话,复杂对话有什么用途,也知道了负责对话在教育孩子时,真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就像高教授在叙说复杂对话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时,列举的日本老师给孩子日记批复的内容的例子一样,复杂的对 话包含着一定的教育艺术,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这些优势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

       我们再来看看高教授分享的第二个案例:

        案例二:

        说不出话的小女孩

         公开课堂上女孩子站起来,老师没有催她,同学没有催她,集体静静的等待与期待,让那个孩子的心灵就那样静静地绽放开来……


        高教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很多老师肯定会想: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怎么做?事实上,我在第一时间里也这样想了,但很快,我便自嘲地笑了,我不用想的,我已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了。

        记得那是一次镇级公开课,那一天,全乡镇的语文老师都来听我的课,也不知什么原因,一个一直没有举过手的小男孩在我问了一个问题后,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也曾犹豫了一个瞬间,但还是叫了那个孩子,结果,孩子站在那里却说不出一句话,小脸憋得通红。“没关系,你先坐,待会儿想好了再说。”说完这句话,我让孩子坐下,孩子再也没有举过手,我曾经觉得我的这种处理还算妥当。没有让孩子有为难之处,可如今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和小女孩的老师相比,我少了一份胸怀和一份气度。

       我们再回到案例上:

         鉴于这个女孩的特殊性,这位老师在虽然是公开课的基础上依然等待孩子去回答这个问题,而且他等到了!

        这位老师说,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普通的公开课,但是对这位勇敢的小女孩来说,却是永生难忘的一课。因为她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心魔,最终战胜了自己。    

        取舍间 ,这位老师倾向于小女孩的角度思考问题,正是因为老师对每一位孩子的尊重,才有了等待小女孩开口回答问题的令人难忘的那一幕。而这种等待的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 ,是一种博爱,是一种高素养的表现。也更值得我们深思,同是老师,我们能不能做得这么好呢?

        这位老师注重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耐心等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激发起孩子内心学习的动力,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案例三:

       原田老师的语文课

       案例中讲到原田老师是怎么设计问题,又是如何让学生充分对话、各抒己见的,又是如何来把一首首简短的诗歌教长、教厚的。

         原田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首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作者 ,更取决于读者,再短的诗,也会厚重起来,再长的诗,也能读短,这长与短就取决于师生间的复杂对话。这就让我们想到了我们之前的长文短教,短文长教之说。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高教授给我们指出:

         一定要对孩子宽容,允许他们丰满的想象力下有不同的答案,尊重孩子的认知和答案,用心感受孩子们的变化,在教学中一定要多用发散性思维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不要直接给出答案,从而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呵护与照顾,也离不开老师的教育与引导,尤其是师生之间的有质量有意义的对话。而一位老师,要让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对话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其次要有炉火纯青的教学技能,第三要有以孩子的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唯有如此,才可以在教育教学中的每一处细节上彰显出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今后,我要加大学习的步伐,不断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唯有这样,才可以为孩子们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孩子不断地进行有营养、有意义的对话。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不断成长!也做一个给孩子温暖关爱的好教师。

          

观《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