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自序品)1-4

自序品

闻法因缘

《自序品》中,六祖首先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其祖先原在北方为官,后被流放到广东岭南,孤儿寡母,砍柴为生。一天,他挑柴去卖,听到有人在客店诵《金刚经》,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问说:“您读的是什么?”客答:“《金刚经》。”他说:“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答:“我自湖北黄梅东禅寺来,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弘法,常劝大众多读《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六祖闻言,心向往之。客人见其善根深厚,就出资让他安顿老母,然后前往黄梅求法。

六祖初见五祖,即有一段著名的公案。五祖见到他之后问说:“你从何而来?来做什么?”六祖答道:“我是岭南百姓,远道而来,唯求做佛。”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凭什么想做佛?”当时,岭南一带尚未开化,称为南蛮之地,是朝廷流放犯人的地区,而獦獠是一种动物,用来比喻贱民。一般人听来,五祖此话带有贬义,会很受伤害,或嗔心大起,但六祖却不卑不亢地答道:“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一听,此人根性大利,但身旁门人众多,怕说多了令人起疑,反而对六祖不利,就让他去碓坊舂米。

过去舂米,是用石锤在石臼内反复砸,把谷舂成米。石锤和人分别在杠杆两边,此起彼落,叫做踏碓。六祖是南方人,个子小,踏不起石锤,只能在腰间绑一块石头增加重量。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古德道心之切,也就是五祖所说的“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达摩祖师来到中国,说汉地有大乘气象,可以直指见性。这个大乘气象是什么?就是由传统文化中孔孟和老庄思想而来的两大优点:一是积极入世,认真负责。六祖虽然身体不够踏碓的重量,却不因此推辞,而是绑上石头来做,不畏艰苦,勇于担当。二是看得开,放得下,不计较个人得失。很多人在意别人讲他几句好话,或者对他好一点,这还是一种私心。六祖不远千里来到黄梅之后,在碓坊默默劳作八个多月,并不觉得受了冷落,而是欣然承担。这样的精神,为国人修习大乘佛法奠定了基础。

其后不久,五祖准备退位,便令大众各作一偈,自呈心意,看谁最有资格传得心法,为第六代祖。当时,五祖住持的东禅寺共有千余住众,以神秀为上座,即大众的教授师。除五祖上堂说法外,大众都要接受他的指导。所以,大家听了五祖所言之后,纷纷议论说:神秀上座已是教授师,准接班人,祖师位必是他得,我等何劳作偈,枉费心力。神秀亦知自己是众望所归,同时也想让五祖印证自己心中见解深浅,便作了一首偈。虽然作了,但他没有把握,不敢直接呈给五祖,思来想去,就于夜间将偈写在五祖堂前的步廊墙上。

五祖见了,令大众依此诵持,说可以由此见性。但可以由此见性,不等于作偈者已经见性。所以,五祖晚上又把神秀叫来,明确告诉他:“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令其重作一偈。(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祖坛经(自序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