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绣春刀2

千人一面,而又千人千面,是人物塑造比较成功的地方。千人一面,一是指大家的生存状态都一样:逃和杀。上至皇帝、信王、魏忠贤,下至殷澄这些小喽罗,都活在恐惧和杀戮里。皇帝老儿九五之尊,没料到被亲弟弟干掉了。没办法,既然选择入世,就要当笼中斗兽,谁是斗兽谁是看客,相对而言是视角问题,绝对而言就是大家都是斗兽。所以古代西哲有人就说,别入世当斗兽,也别作场边做买卖的人,要做纯粹的看客。什么是当纯粹的看客?就是出世。当和尚当哲学家,别往名利上面靠。千人一面的另一点,就是所谓的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片中即便是代表着理想主义的北斋,手上也沾了郭真的血。这种世道,圣人早挂了,看明白的人早崩溃了。还在那儿打打杀杀,无非为了名利,再来一点陆文昭式的自欺,美化一下自己的精神理想和未来。

千人千面,就是各个人物之间的差异了。沈炼只是主角,但是一点都不正义。他是只黑猫,地狱使者,不祥征兆。种种抉择和行动都表明他就是只求自保。能引起共情但不能引起同情的角色。看画时候的锦衣卫沈炼有点像《窃听风暴》里听贝多芬的秘密警察,不过两者又相去甚远,沈炼可没有被艺术打开良心的大门,他就是被画里的蝈蝈引起同病相怜的哀情了。救黑猫也一样,不是对生命的悲悯,就是觉得这猫像他自己,黑黢黢的,没什么人待见,尽力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对北斋的情感变化大概发生在北斋沉湖那一段,总算领教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蠢到不怕死的人,被这个外星人一样的异类生物感动,所以起了一些变化。

裴纶前半段给人一些压迫感,是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体制,压迫感是从体制来的,从他那身官服来的。后来说出对殷澄的友谊的时候,人性的部分展露——这是一个flag,所以后面紧接着就被陆文昭背后捅刀子了。中刀后裴纶被陆文昭打为叛逆,不得已站到了体制的对立面,这才终于人性完全复苏,原来官威凛凛的他开始成了搞笑人物。这大概是北斋说的,穿上官服大家怕你,脱了官服以后,就凭你这不可一世的样子,还不被大街上打得满地找牙。

陆文昭想换个活法,结果换汤不换药,他的世界观里换个活法的意思其实就是往体制的上面爬,别再在底层挣扎了,在底层多苦啊,被人编排到边疆,一茬一茬地死。这种思路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思路。

北斋比起沈炼来就更冷血了,因为沈炼至少没她那么自义。后来大概她算是和沈炼互相感动了。沈炼被她的沉湖勇气感动,有了人性温度的沈炼又反过来感动了北斋。北斋因为是信王的相好,所以想事情有着和信王类似的战略高度,所以她是一点都没有为合谋杀死革命战友郭真同志而感到难过。另一方面又比较理想主义,比较痴情。作为逃跑大师,她一逃再逃。身不由己的一个人。没点近似于无知的冷酷的理想主义,这个怀抱家破人亡仇恨的姑娘也许根本活不下去。

绣春刀2和1都是好作品。2在某些地方比1还要好。不过1诉诸了一点小人物对平凡而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在2里面,这一点就不明显了,都是各自在自己的职守上做好本分的事情,当什么人就干什么事。真是人为物役。两部绣春刀都没有什么超越性的出路,逃就只能从地理的意义上逃。社会层面上逃不了。这也是现实,灰蒙蒙的现实。北斋这个人物担当不起理想主义的代表,绘画课上得好的一个小姑娘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绣春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