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封信

亲爱的朋友,

  祝好!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刷牙洗脸之后,开始读书。八点半的时候出发去pub吃早餐,我很喜欢吃Turkey Sausage Egg and Chedder,配上Wheat Bagel,点完餐后跟做饭的小哥打个招呼,看着他熟练地煎蛋,炸肉饼,热Bagel,组合在一起,然后递给我。

  吃完饭之后,就去图书馆继续读书,顺加打印作业。今天的温度有所下降,相比前些日子的炎热,就像是突然从热带旅行到北极,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发现自己已经站在冷风中瑟瑟发抖了。图书馆意外地温暖,读书读到读不下的时候,我戴上耳机,又开始循环播放李宗盛的那首歌,看着窗外的树摇曳,空中的云飘动,阳光正好,时间正好。从小到大,我总是喜欢看着风中的树叶默默地发呆,初中写作文写不下的时候看着门外的杜鹃花,高中晚自习的时候看着窗外的灯光点点,山峦脉脉,直到大学的时候看着图书馆外的风和云,树与花。

  我觉得一个人总是需要静下来的时候,将自己整个人放空,浪费时间。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上FYS这门课,除去我们的don很喜欢布置大量的阅读之外,还有上课的氛围,大家都在积极讨论,我却坐在那里神游。一堂课说不上一句话,总让我感觉自己是不是智商上有所缺陷。今日下课和don聊了聊,don说不要担心,总是正常的。很喜欢don上课打比喻,为了证明thesis和statement必须一致的时候,他说如果你坐上一辆写着开往芝加哥的汽车,却发现自己到了洛杉矶,你会不会很生气?这就是当你thesis写着什么,而statement写到最后却跟thesis不一致时发生的情况。而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只不过是把开往芝加哥改成开往洛杉矶罢了。

  上节课的时候也有一个很好玩的比喻,为了证明我们需要小心地看待引用的材料,don说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汽车已经消失了的世界里,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一份材料,是一位女性于几月几日填的保险单,讲述的是她的车和另一辆车相撞的事。如果你是历史学家,你要如何对待这份材料?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就会知道不能百分之百毫无保留地直接引用,因为这份资料下隐藏着一个希望获取保险的动机。因为这个动机,这位女性可能故意也可能无意中将所有原因推卸到另一位车主上,从而导致这份材料不够客观。

  这个比喻是为了证明孙中山写给李鸿章的文章中,孙中山可能夸大了自己所知所学所能,因为这个文章事实上是孙中山的求职申请书。

  先前读如何《如何高效的学习》里读至比喻对于学习的作用,讲到比喻可以快速地建立起人对于陌生事物与已知经验的联系,从而加深记忆。而昨日读《A Brief Hisotry of Future》的时候,读到冗余(Redundancy)其实是语言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信息无法百分之百地传递,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写作,人们会说很多废话,以保证接受者能够成功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我在想,其实比喻,算不算冗余的一种呢?因为比喻,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以更加生动的形式传递同样的信息罢了。可若是没有比喻,若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可以百分之百传递的世界里,那么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不知道,rex说这个世界一定会很冷漠吧。

  我想也许是吧,这个世界会有诗歌的存在吗,他们会表达爱是什么吗?因为即使是一个差劲的中文运用者,我也可以随口说出一些诗一般的句子:

  爱是什么,爱是走在树下,风偶然吹来叶上的露珠沾湿了鞋子。

  祝一切都好!

  九月十四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百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