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读书笔记

3月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从点子到产品》封面

推荐指数:★★★★

作者:刘飞

这本书非常适合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人,尤其是一些初入产品经理的新人。书中内容写得比较详实,而非说教式的泛泛而谈。由于是17年1月份出版的新书,很多材料都比较与时俱进,以移动互联网的案例居多。

于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对产品经理职能的理解。读这本书之前,谈到产品经理,我还拘泥于如何设计一个方便用户使用的页面、如何用Axure画出直观简单的原型图,诸如此类。读过这本书,我才发现,一两年前读到的那些产品和交互设计相关的书籍,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现在的产品经理,更强调如何发掘产品的核心价值,找到用户的需求痛点。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和朋友交流一个创业项目。对照书中讲的MVP方法,自己整理了一个大概思路,发现项目的发起者,恰恰是最典型的不懂互联网玩法的一类人。一味求稳、给需求做加法、总是考虑现有资源能够能用户提供什么,结果必然会无疾而终。

3月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P2P网贷 风云四十人》封面

推荐指数:★★

作者:侯少开 韩腾

书中主要介绍了红岭创投、口袋网、微贷网、点融网等39个网贷平台的创始人或灵魂人物,以及京北金融总裁罗明雄的相关事迹。每个人物的笔墨都不多,四五页纸,类似于人物专访的形式。不过,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人物的创业史和价值观,也足以快速了解P2P网贷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至于书中所涉及人物,是否真的可以称之为“风云”二字,相关平台是否完全安全、是否可以做到良性的持续发展,不敢苟同。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39个网贷平台,与京北金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合作关系。

所以,对网贷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花两三个小时读一读。

3月读书笔记_第3张图片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封面

推荐指数:★★★★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 (Annette Simmons)

顾名思义,这应该是一本教你如何讲故事的书,恰巧这本书在网上的口碑也不错。可是,读完全书,我依然一头雾水,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呢?倒不是写得不好,书里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故事,显然作者积累了大量的一线素材,饶有趣味。只是我的段位还不够高,不能站在作者的高度去“俯视”讲故事这件事情。

这本书读得比较慢,真的是“啃”下来的。毫不夸张地说,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吃力的书了。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我写了《讲几个关于医院的故事》这篇文章,通过不同人的视觉去阐述同一件事情。当然,文笔有限,故事讲得并不精彩,从阅读量就可以看出来啦。

3月读书笔记_第4张图片
《妻妾成群》封面

推荐指数:★★★★

作者:苏童

我看的是花城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作为中篇小说金库文集之一。

非文学性研究的话,书里主要是两部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和《三盏灯》。如果对苏童的个人经历和写作风格感兴趣,后半部分的访谈、评价等内容,可能对读者更有价值。

《妻妾成群》,单从题目上理解,主角应该是有着成群妻妾的男人,即着重在封建时期的那种男权主义。然而,文中笔墨最多的,却是四太太,从一位家庭没落的大学生到有钱人的妾,从独宠到失宠,从魅到疯。亦或是,通过四太太的眼睛,映射出这个妻妾成群的小圈子。这部小说后来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巩俐的成名作之一。

《三盏灯》,节奏轻快了许多,虽然全篇充斥着打仗、流血、逃亡。故事以村长带领大家逃亡开始,又以村民对过去人事的淡忘结束。本应毫不相干的两个人,一个是心智简单的养鸭人,另一个是无知而无畏的小姑娘,从“不打不相识”到无意识地牵挂,反映出人性中最朴实的一面。至于打仗引起的纷纷扰扰,真想直接把它当作背景音乐,这样就不会发生碗儿一家三口的悲剧。

其实我不太理解出版社这种所谓的“中篇金库”的编排模式。小说没看过瘾,点评啥的又读的云里雾里。不妨用上下两辑的形式,上辑是所有代表作,哪怕是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作品的合集,下辑是基于上辑的讨论和研究,言之有物,理当更妥帖些。所以,就故事本身而言,可以给五星;但是,就这种编排形式,我只能给三星了。

3月读书笔记_第5张图片
《嫌疑人X的献身》封面

推荐指数:★★★★★

作者:东野圭吾

这是我读的东野圭吾的第三本小说。读之前,就知道情节不会太简单,没想到故事情节竟然这般曲折。直至汤川说出真相,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两件命案。石神本该是一颗耀眼的星星,结果却因为爱情犯了所有人都难以接受的错误。如此精彩的小说,我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自行阅读吧。

另外,无理由推荐东野圭吾的各种小说。

3月读书笔记_第6张图片
《爱你就像爱生命》封面

推荐指数:★★★

我一直以为,这个时代的我们,才开始学会开放。没想到,20世纪70年代的小波已经如此大胆炽热,热情到让多少我们都自愧不如。

爱你就像爱生命。我爱你。想你想得发疯。我会不爱你吗?不会。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杭州回南京的高铁上。每次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即使再累再折腾,也心甘情愿。读着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我甚至想,或许我也可以每周一封,给远方的他带去些慰藉。再一想,我能像小波那样可爱,整日“胡言乱语”么?因而作罢。

相比于小波,银河对爱的表达明显要克制许多,但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对小波的骄傲和崇拜。或许这就是诗人和学者之间的区别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3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