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谁说低层没机会?

人生就像一场永远都醒不过来的梦,有时跌宕起伏,有时又平静如水。曾经有一个英国人,召集了来自不同阶层的十四位孩子,每隔七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年过去后,这十四个孩子的人生被整理成一个系列纪录片,有的人看了它感动,有的人看了它反思,而这部受到了世界欢迎的记录片就是《人生七年》。

在外国流行着这么一句话,“一个孩子到了七岁就成了一个大人”,就是这句话给了导演艾普特灵感,而曾经获得多次电影奖项的经历也让他有机会也有勇气将这一想法付诸现实。

作为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的拍摄风格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一种极其客观和冷静的属性,所有的一切都是生活中真实的存在和对现实的反映。在这部影片里,时间才是真实的导演,岁月指导着每个演员走向他应走的道路,而艾普特则更像一个记录者和倾听者,把人生中不同的喜怒哀乐和起落沉浮用他想表达的方式一一表现出来。

社会阶层的固化、命运的轨迹以及人生的逆袭一直是这一系列影片观注的重点,导演艾普特曾经说,“把一个孩子七岁的样子给我,我会展现给你他以后的样子,这也是英国未来的缩影”,出身决定论这一社会学命题在影片中被探讨和解释,在阶层固化的英国,主人公们的一生仿佛从一出生就被决定,但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人生又有各自的起落起伏,各自不同的精彩。

当四十九年转眼过去,七岁的主人公们已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长大、变老,从最后的结果看,十四位主人公大多数没有脱离命运的轨道,穷人长大之后还是穷人,富人长大之后还是富人,而不管是来自上层社会的查尔斯还是来自底层社会的西蒙,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观点,那就是教育能够改变人的一生,尽管这个观点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但是在真实的人生经历中却显得那么平凡,也那么的重要。

看到最后,主人公们都已人过半百,年逾不惑,回首往事,除了教育能够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改变之外,他们认为婚姻也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身处上层社会的苏菲找到丈夫之后,由玩世不恭走向了成熟稳重,来自底层阶级的西蒙也因为找到了一个乐观积极的妻子,生活由此变得温馨和幸福。

当然,影片还将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应用到了极致,几乎每一次采访的观点都会相应地与其小时候相对比。当五十六岁的尼克走在童年时常走的乡间小道上的时候,尼克小时候的影像也在一个平行蒙太奇过后出现,那个时刻,没有配乐,也没有音效,但那个时刻的所有都在时间的变化中显得那么沉重而沧桑。

有人曾说,只有记录片才能够追逐生命的时光,或许就是这样,在《人生七年》中,主人公们通过谈话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爱情,对事业,对理想的看法。从七岁到五十六岁,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自身的变化,从底层到高层,我们也可以窥视英国社会的人物群相,这是一部雕刻着时光的记录片,也是一部映射社会现实的记录片。

在《人生七年》中,有的人自精英阶层而来到上层社会而去,有的人一生都陷在不幸的泥淖中无法自拨,而有的人却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热忱当上了大学教授,实现了阶级的跨越,其实人生中并不存在死板的规格和条条框框,在英国社会中如此,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人生并不漫长,但是总要承受了各种悲欢离合的经历,体会到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这样的人生才算完满。电影中的人生是好是怀,我们无法评判,但是我们却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他们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也经历过,他们即将要经历的事情我们也会经历。

在影片中《一一》中有这么一句台词,电影发明之后,人类的生命延长了至少三倍。其实,电影就是这样,只要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们便能从中窥测到人生中的许多秘密和奥义,《人生七年》尤其如此,纵观影片整体,它不是在简单地记录人生中那些繁琐的故事,而是在用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在探讨一个关于人生、关于人性的话题。

跨越五十六年记录不同的故事,在十一个小时里品味世间百态,尘事纷繁多变,人生各自精彩,不管《人生七年》的拍摄会不会继续,也不管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故,主人公的故事一直在继续,他们一直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七年,谁说低层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