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卓越我都要

十年前看《三傻大闹宝莱坞》留下的唯有喜剧的感觉。今天,再一次看它,却发现当年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

“人生就像一场比赛,要么超越别人,要么就落后。”

主人公兰柯在电影中说过很多的金句:

“你少的不是钱,你缺的是一套校服。”----思维的转变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要用心学习,而不是只为求个分数。”

“智者说,学习是以修炼气质而不为敛财。”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找上你。”

“勇于挑战规则。”

“以优秀自律,成功自会随你而来。”

---原来十年前阿米尔汗已经在对你说这些现在流行的励志的话了。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们还不够觉悟吧。都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理解,每一个不同年龄的人读《红楼梦》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所以,今天,在这里,尽然发现了那么智慧的语言。

他还很有爱。在医院照顾法尔汗的父亲的时候,他说“考试有很多个,爸爸却只有一个。”它让我想起,奶奶去世的时候,表弟没有来看一眼奶奶,也没有来送葬。爸爸私下说,“从小外婆对他这么好,连看都不来看一眼。”面对大家的质疑,姑姑解释说,“要高考了,他正紧张复习着呢。”我只想说,有什么比亲人更重要的?

作为兰柯的室友法尔汗在电影中以口述者的身份出现,也最符合普通家庭的情况。一出生,就被父亲寄予了希望,“我父亲就宣布我会是工程师”。他有理想,但却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过着“虚伪的生活”。在法尔汗身上我们要思考父母给我们的和自己想要的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兰柯给了很好的答案,“做自己喜欢的”。最后终于在兰柯的鼓励下跟父亲摊牌,并得到了父亲的祝福。

拉贾,兰柯的另一个室友。他“懦弱,害怕未来。”他跟很多没有自信的同学一样靠迷信来获得力量。电影中,镜头一转切到拉贾的家庭,就是黑白的,犹如他们的生活,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任何的色彩。贫穷是很现实的问题。足见阿米尔汗已经看到了不同的社会层次在教育中获得的力量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层次不同,见识就不同,观念也不同,从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对自己的追求都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如何打破?唯有转换思维,改变自己,追求卓越。

电影中还出现几个值得思考的人物。

乔伊洛博,一个悲剧的人物。因为一心扑在飞行器的研制上将本该完成的功课全部落下。最终因为被校长开除而上吊自杀。他的个案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就像最近一直发生的研究生跳楼事件一样。他的事情让人感触颇多,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谈何容易,如果就这样随随便便离开,多么不仁不义。所以,有一颗强大的心是多么的重要,有一颗爱人爱己的心同样重要。电影中,拉贾在面对校长的逼迫的时候,在面对亲情与友情的选择的时候,他也崩溃了,选择了自杀。一根电线给他缓冲,那是上天的安排,给了他另一次生的机会,更是这几个朋友的悉心照顾与暖心的呼唤,唤醒了沉睡的他。拉贾丢掉了套在手上象征依托或者束缚的一个个指环和手环,因为他的精神得到了重生,他不再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依靠神灵,也不再害怕未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兰柯一直被老师踢出教室,但是他没有悲伤,不会沉迷于旧有的思维,任何地方都是他学习的场地,他“学以致用”,这是关键。他笑对人生,所以,不会走向悲剧。法尔汗的父亲认同了法尔汗的选择,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法尔汗的皮夹里放上了父母双亲的照片,让他感悟到了兰柯对儿子的爱的影响吧。生存的责任,其实也是对父母的爱的责任。

电影中,反面的教材人物应该就是查特了。“记住就好,管他什么意思。”“盲目的死记硬背”是他学习的方式。他可以背死板的概念,他不会去质疑内容的真假,他迎合这个制度,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还活的蛮好的。很讽刺,很搞笑,但也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当然,他最终还是不及兰柯对自我人生的追求来的有价值。没有自由与理想,他将一无是处。

病毒,工程院校长,个性独特,追求卓越,总喜欢“超越别人”。他在新生见面会上就大谈竞争的残酷。“人生就像一场竞赛,如果你不跑快点,就注定被别人超越。”他死守规矩,不思变通,就像学校里面出现的所有老师一样。他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样规定了孩子的未来,害自己的儿子自杀。是兰柯对他大女儿的挽救,让他彻底的醒悟,将手中“象征成功”的钢笔赠给了兰柯。

电影时长2小时51分。不觉得累。在笑声中继续,在眼泪中感动。儿子说,“妈妈,我要再看一遍。”孩子,值得你去再看一遍!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与卓越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