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不会你还很吊啊!”

1.

高中的某个夏日傍晚,一位同学的表哥来看他,表哥是市乒乓球队的。知道了表哥的身份,小伙伴们纷纷拉他来到操场乒乓球台,排队轮流跟他过招。基本上没人能接住两个球,不消两分钟就被打下场,下了场的就继续排队,“排好队轮流玩”。

看着小伙伴们排队时的焦急、上场时的兴奋、下场时的沮丧,我在旁边竟然得意起来:我不会打乒乓球!

“我不会”成了我的护身符——我不会就可以不排队,就可以不学习,就可以避免遭受被强大的对手打败,就可以避免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现眼。

2.

我不会骑电动车,这已经成为朋友圈里公开的笑话。

朋友们每次聊起,都表示诧异和无法理解:“你会骑自行车吗?”

“我会啊!”

“这比自行车简单多了,一坐上去就会了……”她们恨不得当场用几句话就让我变成骑电动车的老手,在她们看来,这明明比走路复杂不了多少!

“我就是不会啊!”

我一边把她们的讲解当呼啸而过的耳旁风,一边继续辩解我就是不会骑电动车啊。

“我不会”就是一面墙,在这墙后面,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拒绝学习,拒绝接收新东西。

3.

朋友带孩子到我家玩,我给小朋友们做了披萨、水果派、布丁,小家伙们比赛似的一个个吃的满手满脸,朋友对我是赞不绝口:“你太厉害了!居然能在家做这些!我从来都不会!这些东西太难了!”

我被夸的一脸懵逼,这是我第一次做,按照百度出来的方法。我不觉得自己第一次尝试就做的多完美,可是真的不难啊,步骤简单,操作简单,原料简单,尤其那个布丁,简直大部分工作都是冰箱在做。

“我不会”成了一个借口,我不会我就不必做,不必费心费力,不必承受自己累坏了可能还不讨好的结果。

4.

参观朋友开的公司,想趁她不太忙,喝喝茶聊聊天。

刚说几句,进来一名员工:“王总,您看这个通知这么写行吗?”

“调整一下语句顺序,再润色一下。”

“我不会。”

朋友无奈:“把电子版发给我。”

朋友三下五除二改好稿子,发回去。

又说了几句,又进来一名员工:“王总,今天晚上约的那个客户说不过来了。”

“跟他说餐厅已经订好了,我会参加。”

过了一会那名员工又回来了:“王总,客户还说来不了。”

“跟他说……”

我看着朋友一句一句教这个员工怎么说话,怎么邀请客户,又好气又好笑,“这还得教啊?”

朋友无奈的双手一摊:“一个个就会说‘我不会!’,还说的理直气壮。我都分不清到底谁是干活儿的了!”

“我不会!”成了一个挡箭牌,有了这个挡箭牌,你就可以不学,可以不做,当然也不会出错,就算出了错也不必由你负责。

4.

可是,会说“我不会”你就很吊吗?有本事能不能说个“好!这有什么难!”,“这就去做,马上搞定!”,哪怕是“我不会,但我马上去学!”

你会吗?你能吗?你敢吗?

世间事哪有什么“我不会”的,你是比别人缺胳膊少腿还是不小心丢了半个大脑?穿着“我不会”这件外衣的,往往是“我不想”、“我不敢”、“我懒”……

不要老是羡慕别人开了挂的人生,不要只会眼红别人一项一项又一项的技能,不要总是嫉妒别人一沓一沓又一沓的人民币……别人的哪件事情,不是从“我不会”开始,到“我就要会”的不服,到“这就是小菜一碟”的淡然?!

而你一句理直气壮、得意洋洋的“我不会!”,隔断的是一项新的技能、一个有趣的世界、一个丰盛的人生。你以为它保护了你,保护你不出丑、不出错,它却把你局限在一个极小极小的壳里,积年累月,抽丝般耗掉你的干劲、你的闯劲、你的冲劲、你的好奇心、你探索世界的勇气、你享受生命的热情。就在“我不会”营造的虚幻安全领域里,你让生命活得压抑、把自我活成畸形。

愿我们的世界里从此没有“我不会”,只有“我试试”、“我能行”!

加油,我们一定能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会。”“不会你还很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