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家父

从容坦荡八十载,桃李芬芳四十春。江南灵秀出才俊,亦严亦慈吾家翁。

以前我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甚至为他的人生感到遗憾。可是等我站在他生命的尽头,回顾他的一生时,我蓦然发现,他的人生一直在践行着我所仰望的一个信条,那就是“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父亲于2016年4月14日,因病在家中辞世,享年81岁。父亲的一生是美好而平凡的一生,虽然没有过轰轰烈烈,但是坦坦荡荡、从从容容。在我的眼中,父亲是才华横溢的。他于1953年,年满17岁时,即考入当时的顶尖学府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的前身)化学系。由于学业优异,在学校短缺师资急需培养新的教学力量的情况下,于1956年提前一年毕业,担任唐敖庆教授的助教。1960年,为了支援新疆大学的建设,调入新疆大学科研处。由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边疆教育生涯,在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及新疆师范大学又先后任教。最后,于1995年从新疆师范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共计从事教职长达40年。

父亲一生获得过很多校级、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的荣誉,但他从不因此而自傲自夸,家中也没有留下什么获奖证书和纪念品。但是,在整个新疆的化学届,只要提起父亲的名字,至今仍被人称赞。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认为凭父亲的才智和人品,他应该拥有所谓更成功的人生,而不仅仅是终于一个边疆的二流大学。我曾经认为,他一生太过随遇而安,几次面临人生的关键抉择时,他都选择了更为平稳的道路,而不是去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

他没有坚持留在吉林大学,继续师从唐敖庆教授,而是考虑到自己资历较浅,且尚无家庭负担,就听从组织安排,只身一人前往支援新成立的、偏远的新疆大学。在到了新疆大学后,却由于相关的专业课程已经由别的老师承担,只好在科研处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调入了当时短缺化学老师的八一中学。由一名前途不可估量的高校青年才俊,变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化学老师,而且在中学的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将近20年。

在这将近20年的中学教育生涯中,他作为一名中学老师,不仅优异地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还先后被聘为新疆电视大学和新疆教育学院的外聘老师。甚至还被当时的新疆工学院,连续几届聘为硕士研究生的物理化学导师。

直到80年代初,父亲才正式调入新疆师范大学化学系,重新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但由于错过了20年的黄金岁月,加上后期父亲担任系主任等行政职务,虽然他在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研究上,在全疆属于佼佼者,却再没有取得过特别突出的科研成绩。然而,他的教学水平,则一致得到了全疆化学届师生的高度赞扬。有名老学生就这样评价他的教学——“能把结构化学讲得富有美感”。

现在父亲的学生遍布在全国各地,很多都取得了教学科研的突出成绩。有的在大学的相关学院里担任院长,有的在中学里担任校长,有的则成为全市的劳模,有的甚至是商界的奇才等。但更多的则是和他一样,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化学老师。

父亲从1995年退休后,曾被学校返聘,担任教学督导一职,直到我的妹妹于1998年生育宝宝后,父亲彻底辞去了教学职务,成为了一名全职外公。在之后将近20年的退休生涯中,不仅他自己乃至我们都忘记了他的教授和系主任身份。在我们的眼里,他就是一名全心全意为我们服务的父亲和外公。特别是在母亲去世后的这十年里,他只要在家中,就会为我们买菜、做饭和打扫卫生。一直到他发病后尚能自理的一段时间里,依旧是我家的厨师长。

这些年,父亲除了心甘情愿地照顾我们的生活外,最大的放松就是到全国各地旅游。甚至在75岁高龄的时候,还当起了背包客。一个人从北京乘火车到青海西宁,之后一直搭乘便车到西藏旅游,再从西藏进入云南。其实,父亲除了旅游外,爱好广泛,喜欢读书、音乐、摄影还有运动。上大学时,曾经是学校举重队的队员,打乒乓球也曾打遍八一中学无敌手。大学时代,还曾经被选为世界青年大会歌唱演员的候选人。我和妹妹从出生的第一天起,父亲就为我们拍照留念。那时候,他自制暗房,为我们冲洗放大照片。一直到我们的孩子出生后,他都是最佳摄影师。

我曾经认为,父亲这样平平淡淡的人生应该是令人抱憾的。一个50年代高等学府毕业、师从学界著名专家、多才多艺的高材生,本应该有更为突出的教研成果,和更为精彩纷呈的生活。然而,在父亲的人生字典里,家庭、和顺、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父亲在80年代末期的时候,曾经得到机会在南开大学化学系进行科研工作。可是由于我和妹妹面临高考,父亲在南开大学进行了一学期的科研后,还是放弃了该项科研项目。他回到新疆,和妈妈一起辅导我们姊妹俩,在同一年参加了高考,并双双考入了内地理想的大学。父亲在新疆师范大学工作期间,还曾经得到过其他内地院校的邀请,到内地院校任职,但父亲出于对全家生活的考虑,最后都选择了放弃。

父亲为家人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视我们是人生最珍贵的礼物,为了我们甚至放弃了更有前途的事业机会。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们姊妹俩,都视家庭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精心维护和经营自己的小家。在父亲患病期间,我和妹妹亦对父亲精心照料,为了寻求良好的治疗方案多方奔走。父亲住院的时候,我们姊妹俩每天24小时陪护,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有护工,都认为现在很少能见到像我们这样孝顺的孩子。父亲在家养病期间,我虽然请了24小时的护工,但还是每天在上班之余,都争取能多陪陪父亲,以安慰他病弱的身心。

我不知道父亲是否曾想到过,在他过世后的这几天里,除了至爱亲朋外,他过去的学生、老同事和老朋友,都辗转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的联系方式,纷纷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表达他们对父亲的哀思和追忆。在他们眼里,父亲是一个科研突出、教学严谨、知识渊博、举止儒雅、品德高尚的人。他的老友,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名86岁的老教授发来唁文,称父亲为“教学科研学界秀,品德高尚正派人”。

有的学生甚至从外地赶到北京我的家中,代表全班同学对我们家属进行慰问。有的则趁出差的机会,赶到殡仪馆送老师走好最后一程。这些学生,从六、七十年代八一中学的学生,一直到父亲退休前90年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我都不曾听说过他们的姓名,但是他们真挚的悼念之情,拳拳的慰问之心,令痛失亲人的我们格外感动。我真的没想到,在父亲退休20年后,还有这么多学生依旧记得他的音容笑貌,依旧认为他是他们人生中非常值得尊敬的师长。

当代著名的商业哲学家查尔斯.汉迪说的:“所谓成功,不在于你位高权重有权有势的时候有多少人来找你,而在于你的葬礼上有多少人是不请自来的。”

在父亲平凡的一生里,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不计过往,不虑未来,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个当下。他的人生看似被动,其实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每一段来时的路,都决定了他未来的方向。他从不刻意去追索,只是量力而为地做好每一件眼前的事情。而每一段路走过去了,他都会放下,再欢欢喜喜地去迎接下一段旅程。无论是中学老师,还是大学教授,无论是系主任还是家庭煮夫,他都做得滋滋有味。即便在身患重病期间,只要神志清醒,他亦能坦然而坚强地接受病痛。

在父亲人生的最后一程里,有那么多人能惦记他,怀念他,千里迢迢赶来为他送行。即便他没有成为知名的教授,没有成为他少年时梦想的剧作家,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位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家人,一位睿智而亲切的外公,他的人生亦可以称作是成功而圆满的。

父亲,您一路走好!在另一个平行空间里,我们一家人依然相依相伴、相亲相爱。在另一抹夕阳下,您依旧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妹妹,在校园里悠然散步。在另一个路口,您依旧背着您的海鸥相机,准备和我们一起出行游玩。在另一个课堂里,您的学生依旧在讲台下,听您优美地吹响知识的号角。在另一个舞台上,您和您的挚友依旧在一起吟唱最美的生命之歌。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思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