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夹着英文你就拽?!

说话夹着英文你就拽?!_第1张图片


虽说我是英语专业的,但我很反感别人说话时夹带着英文,好像只有夹带了英文以后才能显得高大上一样。

Hello啊,你eat了吗?我dinner吃了一碗noddle啊,里面有vegetable和chicken soup呢,关键是这noodle还很cheap!

听到这种话,我手里要是有砖头,肯定早就拍过去了!

如果你的发音很好也就罢了,可是,当你连发音都不对,重音都不知道,还为了显摆,硬拽英文单词,那就不是“装”,而是“土”了!土的掉渣!

有种你全说英文啊?!

在一个求职节目中,还真有人这么干了!在《非你莫属》里,张绍刚因为反感一个澳洲海归的女生而表现的很不友好的时候,我心里一紧,心想:完了,误会产生了!张绍刚是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人,在电视面前表达自己好恶的对与错我们暂时先不讨论,但是有勇气做出表达的人,我都很钦佩。有很多人事后骂张绍刚,但是,我的关注点却不同!那位海归女一上来就莎士比亚和十四行诗,还是英文的,对于那些英文一般的人来说,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所以张绍刚觉得不爽,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个真的可能是个误会!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的时候总会夹带英文呢?

不可否认,有些人就是用来装的,因为他们总是摆出一副“我愿意!你来咬我啊!”

但是,有些人却不是。比如,在《非你莫属》这个节目中的那位女生,她在澳洲读书,自然在那边上课的时候,很多概念接触到的时候就是英文,也就是说,她输入的那个系统就是英文版的,虽然她是中国人,但是当她在表达的时候,她最快速的反应就是用自己当时输入的那个系统的语言表达。

有些人会说,她明知道在和中国人聊天,为了方便交流和理解,为什么就不能翻译成中文再说呢?

可是,先不说有些特定的词组是没有对应的中文表达的,像我们很多时候形容一个人“有sense”,我们就一直都没找到一个对应且贴切的中文。就算有,翻译到很准确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会中文和英文的人,就一定会翻译。与其翻译成四不像,还不如给一个原汁原味的正确表达呢。

再比如,brunch这个词,它是breakfast和lunch两个词的结合,意思是“早午餐”,但是我们中国人很少人会说“早午餐”,就算说也听着别扭,不如直接说“吃了个brunch”听着舒服。

在外企里,很流行这样说话方式:“这个成本能不能cover掉?这个case是谁follow的?这个邮件你forward一下。”因为在很多外企,公司的办公系统和邮件以及电话会议什么的全是英文的,所有资料也都是英文的,所以导致输出中文反而成了一种需要翻译的工作,与其增加工作量,不如直接使用,反正我懂你懂大家懂就够了。

如果你不愿意听到《霸王别姬》被翻译成《farewell my concubine》,那我们也不想把《life of Pi》说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Ratatouille》说成《美食总动员》,《Lolita》说成《一树梨花压海棠》……

在我们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时候,比如说英文的时候,很多人说的很慢,就是因为他们先用中文思考,思考完了之后翻译成英文,然后再把英文说出来,在你翻译的过程中,你还要考虑着后面怎么说,脑子像一台在高速运转的电脑一样,可是处理器却不够熟练,所以说起来就慢吞吞的,而且还会说出很多chinglish!

这个时候,就该请出英语思维了。很多人一听到别人说英语思维就会很反感,好端端一个中国人,怎么培养英语思维呢?其实英语思维也没那么玄乎,就是在你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时候,要学会用他们惯用的表达句式和结构来表达你的观点。再进一步,遇到问题时,他们思考问题的逻辑是什么,我们的逻辑是什么。在表达观念的时候,是直接还是间接等等。

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要弄明白这种语言背后的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不然,有时你会发现,明明可以看懂并听明白每个词,但是放在一起,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然了,语言学到一定境界以后,别人会觉得,你虽然也在说中文,但说着的中文和周围人说的好像不一样,总是怪怪的。特别是在翻译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不会说人话了!

其实这个时候,你已经到了用说英文的方式说中文了,比如这个观点“我简直不能同意更多了”!再比如见面以后,你不再问“吃了吗?”而是“你的围巾真漂亮!” “我喜欢你今天的发型!”这种称赞式的打招呼方式了。

英文学久了,性格也会有所改变,人会变得越来越直,越来越简单。

所以,到了这个境界以后,你需要做的就是返璞归真,重新回到中文的语境中来,一边体会两种语言的差异,一边欣赏两种语言的美。

现在,你到哪个阶段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话夹着英文你就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