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 |《B选项》Sheryl Sandberg提倡的Resilience(抗打击能力/恢复力)

精要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丈夫意外去世两年后,她与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合著了《Option B: Facing Adversity, Building Resilience, and Finding Joy》(《B选项:面对逆境,建设恢复力,寻找快乐》)一书。

桑德伯格的丈夫2015年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了,给她留下了一个7岁的女儿和一个10岁的儿子。当时桑德伯格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就是怎么帮助两个孩子度过这个痛苦。她的做法就非常积极主动,自己找到专家,跟专家一起调研了有关培养孩子抗打击能力的最新研究,最后不但帮助了自己的孩子,还写了这么一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Resilience”这个词,万维钢老师给翻译成“抗打击能力”,但是它的字面意思是“有弹性、能够迅速复原”,用在形容人的性格就是“遭遇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重新振作起来”

现在科学家已经把抗打击能力当成一项重要的性格指标。而且有研究证明,抗打击能力强的人,比别人更健康、生活更幸福、事业也更成功。有这个能力,就意味着当你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你不会被击垮!而且这个能力不是天生的,就好像肌肉一样,后天可以锻炼

万维钢老师总结了桑德伯格给的三条办法:

第一条,是要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很重要( “they matter”)。什么叫“matter”呢?这里面社会学家有个专门的定义,就是别人能注意到你,别人关心你,而且别人还依靠你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就关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如果我觉得我的存在毫无价值,根本没人在乎我,我感到被人拒绝,我很孤独,那往小了说,我可能自暴自弃;往大了说,我就可能就会有一些反社会的倾向。

这时候大人就必须得干预。

第二,是陪伴。哪怕你也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你至少可以多陪伴孩子。你可以陪他散步,听他说话。这样的关系至少能证明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关心他,甚至还依靠他,他仍然matter!

一位老师每周都找固定的时间陪伴一个受到校园霸凌的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最后孩子跟老师交上了朋友,整个人就好了起来。

对于平时就很活泼开朗的孩子,一直都被家长宠着,根本就不缺陪伴,本来就认为自己特别重要,这样的小孩怎么培养抗打击能力呢?

这就是第三条,是跟孩子一起,公开地讨论历史记忆。不妨给孩子讲讲家族的历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在哪里长大的?父母一代是怎么奋斗的?早年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以前的故事,不管好的坏的,都要谈。理解家族历史,孩子就能建立一个认同感,他就把自己和我们常说的那个“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你与其“穷养”,还不如用历史去教育他

一个人要是有了历史眼光,那就比较厉害了。眼前遇到的这点困难再大,也不能跟家族历史上的困难相比。所以历史上那些不好的事情也要讲,可能谈的时候大家都感到不舒服,但是桑德伯格说,从长期看来,这样的谈话能增强孩子的心理、甚至是身体素质。

桑德伯格还引用研究说,回顾历史的时候一定要让每个人平等发言,这对女孩特别重要,能培养自尊心。发言之后还要把每个人讲的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自洽的说法,这对男孩特别重要,能培养控制感

桑德伯格特别强调夫妻双方应该分担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万维钢老师把桑德伯格说的这三条跟所有人都联系了起来:

往小了说,一个企业需不需要给员工建立认同感?如果企业仅仅是一帮人凑在一起合作做事,那么工作顺利的时候当然好办,可是如果遭遇困境,你这个企业能有多大的抗打击能力呢?搞搞企业文化,让员工有认同感、陪伴感、历史感,也许抗打击能力就能增强。

往大了说,一个国家要想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是不是也得让国民有认同感、陪伴感和历史感。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勇敢面对历史,特别是历史上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这个国家的抗打击能力是不是也会有点弱呢?


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桑德伯格和格兰特谈到了公司应该怎么建设恢复力(Resilience),以应对意外状况。亚当·格兰特说:“恢复力就是面对逆境时,你的反应速度和力度。你最好建立一个避免意外情况的例行程序。比如火箭公司SpaceX,由于火箭发射一次次失败,于是CEO埃隆·马斯克向人们咨询后列出了火箭发射的十大风险。恢复力高的组织懂得如何设置这些例程,对于可能出错的地方,他们会列出详细的清单,然后进行预先检查;每次出现意外失败,他们就继续补充清单。

桑德伯格说,Facebook会向其他组织学习如何面对失败。有一年,Facebook的管理团队到海军陆战队训练场进行艰苦训练。桑德伯格注意到,每次练习之后,海军陆战队的队员都会对出错的地方做全面的汇报,“过去,我能想到的类似方法是(把问题)全都记下来。那次之后,我们了解到,如果去做错误汇报,并把它融入到团队文化里,(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

- 摘自[《万维钢精英日课》日课177|怎样培养抗打击能力]和[《李翔商业内参》4月28日|如何建设“恢复力”]


心得

最近看了一部校园美剧《13 Reasons Why》(IMDb 8.9/10),讲的就是一个高中女生自杀前留下的磁带遗言所讲述的悲剧是如何一步一步酿成的。显然,Suicide是Resilience的最极端反义词,看过这部剧后,再对照桑德伯格的三条建议,真的明白了“抗打击能力”是需要他人,特别是家长、老师、朋友的协助培养,来形成的。

认同感(they matter) —— 家人、老师、朋友,如果这三方的认同同时缺失,实在不敢想象最极端的情况将会那么容易发生。人,特别是青少年,内心世界缺少了周遭的认同,将是极其脆弱和极端的。热心 - 对他人产生认同,甚至是简单的嘘寒问暖 - 也许是人最基本的素质,没有之一。因为关键时刻,它可以救命。

陪伴感和历史感,在个人层面和公司层面也都非常重要,因为人类是社会型群居动物,也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陪伴增加抗打击的“宽度”,历史增加抗打击的“厚度” —— 把这些情感跟个体挂上钩了(就像蹦床周围的弹簧钩一样),Resilience弹性才真正的彰显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卡 |《B选项》Sheryl Sandberg提倡的Resilience(抗打击能力/恢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