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刽子手

爱情刽子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爱情,世上最神圣,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有谁会如此残忍将其谋杀?

是的,谋杀,有预谋的杀害。

这是本咨询小说的题目,爱情刽子手,disillusioner,一个个沉醉的幻觉在咨询室里苏醒,爱情——真的是爱情吗?

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团体治疗师,欧文亚隆先生(Irvin Yalom, 生于1931年6月13日),与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和(Rollo May)并称为存在主义治疗法三大代表人物,当世进村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

(摘自百度百科,注意,人家还没去世呢!)

这本书读了很长时间,因为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读,自然感觉像在教科书。另一个原因是个人感觉小说中充斥着浓浓的上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神秘感,仿佛穿着扎进牛仔裤里的白衬衫的金发长腿女郎,说着听不懂的语言......偏偏编译英文功底深厚,又深得中文的神韵,翻译的非常认真。行文之飘逸,之文化杂糅也是画面感略强...

  作者很值得敬佩的一点是,作为心理咨询大师,欧文亚龙在文中并没有刻意美化他的咨询效果,或塑造一个永远理性,永远正确的他。文中有很多咨询案例,每一个都有恰当好听的名字,每一个都以结束咨询为结束,但并不是每一个走近亚龙办公室的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些人的心结还未完全打开,有些伤痛永远不可能平息。

  咨询师也是人,他不可能永远心定气平的分析,将个人情感完全隔离在外。他可能在面对一个肥胖,‘愚蠢’的女人时,努力使自己不睡着,他可能有偏见,可能有时希望少接些案例,可能说错话而酿成错误,可能喜欢上咨客的另一个人格。在他思考如何对话,从而得到他的目的时,咨询师多像个老谋深算的商人!

但他也在努力,他努力克服偏见,他为了咨客,‘谋杀’了自己的爱情,他对每一个咨客都尽全心,尽全力。每当看到结尾,咨客走出亚龙的生活,只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一个不可替代的空间,我总会舒口气,仿佛刚刚与他们,与欧文亚龙走完一段艰难的旅途。

案例集名叫爱情刽子手。作者认为咨询师是爱情的刽子手,他谋杀人们的‘美好’,谋杀使其深陷痛苦的‘依靠’。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的恐惧,都会在某一刻醒悟自身的渺小时,我们寻找一些‘强大’‘永恒’的事物来依附自己的存在。当我们有所惶恐,当生活把我们所珍惜的一件件拿走,当我们的希望一个个变成绝望,总有些错觉乘虚而入,我们在对它们的依赖中,越发的沉迷,越恐惧,越是依赖......而咨询师,就是一群点醒我们错觉的人。文中出现了一个词,disillutioner,与‘爱情刽子手’几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远不如后者浪漫。

文中将其翻译为了‘ 打破错觉的人’。大概也认为翻译的有些繁琐吧,译者在括号中注明了其英文原词。有时候翻译就是这么无奈,一个前缀,一个后缀,中文怎么也对应不来,但看那单词,是越看越有味(所以留学生说话时总是夹杂英语单词.....)。

在奥尼尔的剧作《卖冰人来了》中,主角,the disillutioner,并没有成功的打破众人的错觉,反而被集体恐惧,嫌弃。现实生活中,努力与错觉争夺咨客意志的咨询师们,又是否会在咨客走后,一个人坐在咨询室中,忍不住微笑?他们又有没有深陷自己的错觉中,浑然不知?

  但作者也说,有些错觉,他不会去打破,比如癌症病人的轮回信仰(打断一下,在美国,也有生死轮回的说法,可见人类相似的恐惧与相似的解脱之法)。

所有的错觉都会带来痛苦么?清醒的看到自己的渺小,无能为力,生命的短暂,亲人逝去的事实,人生的无意义,总是好的么?总是正确的么?视而不见或太‘视见’,是否都指向‘精神畸形’?

那些不小心被‘抑郁症’,被‘诗人哲人’撞见的深渊,可以不存在么?只因为其发现者的‘不正常’,发现过程的曲折就可以被忽视么?每个思想,每个错觉,不应该in its own sake 值得探讨和尊重吗?

到底什么是真实?每个人的真实相同吗?有一个最真实的真实吗?真实有度吗?这个度又是什么?又或许,每个人的身心健全,活得真实才是一切的最终目的与首要准则?每个人,自行判断需不需要这样一个爱情刽子手,其他错觉,任凭它们漂浮?

错觉,使我们不得自由,他们如影随形——又或许,错觉,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的错觉组成?真的没有办法根治么?我们有可能摆脱自己的脆弱与惶恐么?又或许,脆弱,惶恐的我们,才是真实活着的我们?

又或许,所有的一切意义,都是为了抵御无意义而编造出的错觉?

那我们的求生本能呢?我们向上的本能呢?

那是不是另一种真实?

我们到底应该凭借什么?

也许,永远没有答案。

但感谢有心理咨询师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为我们拨开前方的迷雾,感谢欧文亚龙,为我们的漫长的思考点亮一盏明灯。

爱情刽子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情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