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晨读感悟】向那些巨匠人儿致敬

最近正在看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无不感慨,在他们身上,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有的是对这份工作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专注,专情,专爱。

【0707晨读感悟】向那些巨匠人儿致敬_第1张图片
匠心

工作与人融合在一起,是他们对国家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

干他们这些活,要耐得住寂寞。

时间的价值:在故宫博物院里,实行着严格的朝八晚五的工作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允许加班,他们更相信慢工出细活。

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物需要修复,不仅仅是故宫里的,有些当地的博物馆也会送来一些文物进行修复。这些修复师傅们代表着中国最顶级的修复水平,正是有了他们,那些损坏已久的文物才得以重见天日,我们才能看到这些珍贵文物里的故事。

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打磨的工作,有些人花了数十年才修复一个文物,需要的是不断的付出时间,精力,还有对文物的热爱。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相传随唐太宗一同陪葬于昭陵,不能重见天日。师傅们一起花了很长的时间临摹了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的摹本,冯承素的摹本被誉为最接近兰亭真迹的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集序》是后人临摹的版本,得以欣赏这天下第一行书。

还有出于对真迹的保护,冯忠莲老师前后花了十年时间临摹了中国十大传世画作之一的《清明上河图》,这本身就成为了第二代文物。

整个修复师傅的一生,能修复国宝级的文物屈指可数,他们更愿意花上自己一生的心血去修复。

时间的价值就体现在了那些修复师傅们的手里。

可敬!

合作共赢:往往修复一件文物需要不同的师傅通力协作,这些都是国之瑰宝,是集各地能人巧匠之力打造出来的进贡给皇家的珍品。

不同的漆器,木器,书画、青铜器、钟表、陶瓷,织绣,百宝镶嵌等被分给专门负责修复的师傅们,所以成立了各个组别。而这些师傅很多时候修复自己手上的文物时,也会相互参与到其他的工作当中去。

看着一件件文物从自己的手中恢复往时的光鲜亮丽,是文物修复师傅们最为开心的时候。很多文物都是孤品,举世罕见。

在故宫地库封存了将近三百年的康熙万寿屏,是康熙六十大寿时,当时在世的十六个儿子和三十二个孙子送的祝寿礼物。每扇屏风的正面是彩绣各种寿字,背面用矿物质颜料写着祝寿诗,这样的屏风有三十二个。这个修复工程巨大,集合了青铜,木器,漆器,珠宝镶嵌,书画,织绣等工作组,他们要通力合作,力求恢复这皇家屏风的华丽。

这都是师傅们日常工作中最平常的事情,有很多师傅们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给老手艺还来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手艺得以传承下去,师傅们感到非常欣慰,后继有人了。

他们的身上,是文物带来的时间价值,他们的心里,是责任带来的合作共赢。

而我们,恰恰就是需要这样的精神去从事我们的工作。

无论是否择一职业从一而终,向着心出发。


深夜,与君匠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0707晨读感悟】向那些巨匠人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