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下水的小散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下水的小散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设计思路》

一、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选择立意,选择文体。

二、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其一,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其二,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三、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剧、小品,还是实用类的议论文,都能对考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并且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发现能力、写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价值判断和语文素养。

注:以上文字来自网络

《刘老师下水作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下水的小散文_第2张图片
刘老师摄影


                  秉烛夜读  心游万仞

        一段时间前看到《光明日报》中关于书店的报道引起我充分的关注: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如在考场,此段可压缩在百字内)

      记忆的闸门被这段文字打开,流淌的回忆缓缓浮现在眼前。就将这作个话题,写一点东西吧,捡拾起记忆的碎片,呈给我的青春过往,呈给曾经的似水流年。

    读书的种子是在幼年就深深埋下的。年幼的我们,生活在精神生活贫瘠的时代,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小人书就是最大的奢望了,一本小人书,就可以打发掉整整一下午的时光,那时候,小人书就是父母给予的最大奖赏。童年的我是在极度自负与满足的状态下度过的,因为我拥有满满一抽屉的小人书。什么《说岳全传》,《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呼家将》…… 然后拿着这些宝贝跟小同学或者朋友换读。在认识不认识的字里行间想象图画书上大概意思,感受那些英雄的浩然正气、大义凛然。

      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个大大的书橱,盛满各种各样喜爱的图书。然后或坐或卧,读个随心所欲,读个忘乎所以;读个昏天黑地,读个废寝忘食。那个时代如果有材料中的一间书店,将会是我最幸福的梦想了。

2017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下水的小散文_第3张图片
刘老师摄影

      中学的时光,我的读书愿望得到了较大的满足。一个租书的人救了我。那时候,好像学习不是那么的上心,成绩说得过去就自我满足。每天上学,先要绕个弯子去租书摊上,挑上一本或者几本书,带在书包里,或者课下,或者课上,孜孜不倦的读进去。高尔基说:我扑到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想想我那时候的状态,大概也有点像这位文学巨匠了。

      最妙的是躺在被窝里看书啊!

      一灯如豆,昏黄的灯光下,静寂的夜里,伴着屋外的风声雨声,静静的沉浸在书的意境里,或怨或怒、或喜或悲……一番感慨后,拥书入眠,何尝不是人生之乐啊。印象中最深的是夜读红楼梦的日子,在似懂非懂间,懵懂的参悟红楼众生相。其中宝玉大雪拜别的场景尤为深刻: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 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

      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如高考,此段可减少文字)

        皑皑白雪,猩猩红的斗篷,迷离的津渡,癫狂的僧道,想来不觉让人痴醉。之后的许多年里,睡里梦里总出现这样的场景。

2017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下水的小散文_第4张图片
刘老师摄影

      那时候读书没有太多的选择,凡是有字的全部拿来,囫囵吞下,再慢慢消化。

      总体的书也以武侠为主,金庸古龙梁羽生,甚至温瑞安陈青云等等的一概拿来,再成人童话的刀光剑影里,做着永远不能实现的英雄梦。梦想着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金戈铁马,仗剑天涯,写一段功成名就的神话。

      时光流逝,懵懂的孩子上了高中,对读书的痴迷也与日俱增。

      慢慢的,图书的收藏也成了我也爱好。最早时拥有一套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或者《神雕侠侣》就是我最大的梦想了,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一套《射雕》是十块钱。然后逐步节衣缩食,慢慢的挤出费用,最终拥有了他。然后又很可惜的让人借走,成为永别。

      旧书摊也是我喜欢去的地方,淘书也是我最大的快乐之一。甚至有一次竟然让我淘到一本线本蝴蝶装的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着实让我激动了许久。里边把后羿的媳妇嫦娥写成吃腻了炸酱面的更年期妇女。实在是好玩极了。

      高中最妙的是读一点古文啊,从看似艰涩的文字里,跨越千年的历史,感受哲人圣人的博大,思想的精深,读出人生的真谛。

      夜读的习惯,一直坚持了近二十年,多可喜,亦有可悲。由于长期躺着看书,双眼利用的不均衡,俩眼的近视程度相差很大,左眼1.2,右眼0.5,也算是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高考此段删)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光老去,读书的选择也越来越挑剔了,读一点有深度的诗书,用学生的话说是越来越陶渊明了。

      啰嗦点不切题的文字,写给自己。梦想着在自己在花甲或者古稀之年在去捡拾回味……

      那一灯如豆,那秉烛夜读的岁月啊……

2017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下水的小散文_第5张图片

注:不想写新八股的东西,打点怀旧牌吧!也只能如此了。

2017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下水的小散文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注:研究了很多这个作文的写作方式,不想写像新八股的枯燥文字。但要写出文采横溢的文字这个材料实在有点牵强。总感觉我们山东的高考作文在越来越远的滑向社会争议的漩涡,命题人总想让中学生争论出社会的一些问题结论。而文学的意味越来越淡。古人云: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确文章要反应现实,但忽略文字文学的本能是不是也有些偏颇?如果那个命题的老师看了,我的建议还是多一点文学性命题的可能吧。就事论事的文字太闷了。太没意思了。

      天下才子各领风骚,期待看到山东的满分作文。期待明年高考作文题目靠谱点。

注:一篇老文章新套用了一下,字数多了点。考场中就用前800字吧。呵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山东高考作文分析及下水的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