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Khaled Hosseini的作品,我怀着一种沉重、复杂的心情读完了这本小说。当我读到最后一页阿米尔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时,我再也抑制不住了,放任自己的泪水自由地流淌……

小说讲述了一个美丽又残冷的故事,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哈桑是阿米尔忠诚不二的仆人,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他曾向阿米尔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的爸爸是商人、工程师、足球迷、慈善家……他掏出自己的钱盖了一间慈善机构,收留无家可归的人,救济穷苦人民,帮助有困难的人,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尊敬和爱戴。但是阿米尔没有遗传爸爸的天分,他懦弱、文气、爱看书,所以爸爸从小就不喜欢他,不会把他抱在大腿上,甚至很少对他微笑。阿米尔为了获得爸爸的关注、疼爱,他和哈桑约定好要在一年一度的风筝比赛中获得冠军。经过不懈的努力,风筝比赛那天,阿米尔的蓝色风筝终于打败了天上所有的风筝。哈桑为了抢回少爷赢得的风筝,遭受了异端分子的毒打、强暴。躲在角落里的阿米尔看到了这一切,但是,他选择了沉默,因为他必须获得蓝色风筝,让爸爸对自己刮目相看。阿米尔偷偷地离开并假装毫不知情。

哈桑没有拆穿阿米尔的谎言,一如既往地照顾着阿米尔少年。虽然风筝比赛让阿米尔如愿以偿,得到了爸爸的认可和疼爱,但是阿米尔从此不敢正视哈桑,不能和以前一样和哈桑一起快乐地玩耍。他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包袱,为了赶走哈桑,阿米尔嫁祸哈桑偷了他的表和钱,成功赶走了哈桑和哈桑的爸爸(在阿米尔家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仆人)。后来,因为恐怖分子对阿富汗的占领,阿米尔和他父亲一同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受着煎熬,他为自己曾经的所做所为感到羞耻,他为自己的懦弱感到愤懑。为了赎罪,他再次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希望可以重见哈桑,希望可以得到救赎。却发现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哈桑已死,阿米尔再也不能挽回什么。但是,哈桑的孩子还处于危难之中,这时候,阿米尔战胜了自己的懦弱,勇敢了救出了哈桑的孩子,也拯救了自己。

这是一个悲剧,这是一个不幸的故事,身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我很想问这样一个问题: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

亲爱的教师同仁,你真的给予班上每一个孩子全部的爱了吗?

为什么阿米尔亲眼看着哈桑被人强暴却无动于衷,他是冷血动物吗?他不是。只不过阿米尔想要得到那只蓝色风筝的欲望吞噬了一切,包括正义、勇敢、诚实。为什么一只风筝比哈桑的尊严更重要?因为只有追到最后那只蓝色风筝,成为放风筝冠军,爸爸才会改变对阿米尔的看法,才会对他笑,才会允许阿米尔进自己的书房,才会让爸爸觉得自己的儿子很了不起。

从心理学层面分析,阿米尔的心理是扭曲的,因为他的妈妈在生阿米尔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又从小就不喜欢他,对阿米尔很冷漠。阿米尔不止一次听到爸爸跟拉辛汗说:“如果不是我亲眼看着阿米尔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我简直不敢相信阿米尔是我的儿子!”阿米尔就是一个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爱的缺失导致了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伤害了哈桑,伤害了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他们就像一棵大树上的叶子,每一张的纹理都不一样,有自己的秉性。作为家长,不管我们的孩子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全力爱他:接纳他的一切,包括缺点甚至残疾。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班里刚毕业的班长小赖,是一个懂事、勤奋、好强的女孩子,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临近期末考试,她心事重重,复习效率也下降,上课注意力明显很难集中。我找她谈话,没有说到几句,她居然抽泣起来。这个从来自信满满,笑容灿烂的女孩,我让她靠在我的肩膀上,告诉她:“放生哭出来,你会好受一些。”她告诉我,自己的压力好大,每个星期爸爸妈妈打电话回来就是问她考试了没有?是不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相差多少?她感觉自己能力有限,她害怕自己做不到,害怕会被别人超越。有一次习作课,题目是《我的理想》,其它孩子畅所欲言,有想当老师的,有想当医生的,有想当兽医的……但是这个让同学们仰视的班长,她却说她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只知道自己要当个女强人,要考第一名。课后我又单独问了小赖的理想,她说自己想当一个和叶老师一样的老师,但是爸爸马上反对,当小学老师太没有出息。足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我试着和她爸爸取得联系,把小赖的状态告诉他,希望他们能够给予一些肯定和鼓励,不要再给小赖压力了,他们的女儿真的已经很优秀了。小赖爸爸的一句话还是刺痛了我:

“叶老师,我跟你说实话,我第一个是女儿,小赖是我的第二个女儿,我一直想生个儿子。所以从小我就对小赖严格要求,把她当儿子养,长大出人头地,希望你能理解我们父母望子成龙的心里。”

我沉默,我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我就感到心里阵阵疼痛,感到内心压着千斤重的石头,感到面部僵硬,精神紧绷。多么优秀的小赖,但是因为父母的期望,父母对儿子的渴望,毫不考虑小赖的心思,一味的加压。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望子成龙,他们望女成凤,一味地苛求,甚至打骂,只为了自己的孩子离自己心中的目标更近。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健全吗?他们的生活幸福吗?他们的内心快乐吗?

送走了一批学生,我又迎来了自己新的一批一年级孩子,开学几天下来,我筋疲力尽,挫败感油然而生。一年级的孩子没有纪律意识,上课铃声响了也继续讲话、吵闹。我感到很头疼,但是我告诉自己,这才是一年级孩子的秉性,我怎么能要求他们这么快就适应小学生活呢?我怎么能用高年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这些才7岁的孩子呢?我告诉自己,慢慢来,慢慢等待,慢慢提醒,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想告诉我的这些可爱机灵的孩子们:

为你,千千万万遍!

千千万万遍等待!千千万万遍提醒!千千万万遍鼓励!千千万万遍教导!

:�4����

你可能感兴趣的:(69.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