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事

       酒的存在已经千年,我不会喝酒,也不喜所谓的“酒桌文化。”

       父亲爱酒,一日三餐不离。白酒、瓶酒、红酒各种各类,来者不拒。清明祭祖,总是会带上一块钱一包的黄酒,在先祖面前倒下。他戏谑祖上并不会饮酒,而祭祖对我们来说,少许黄酒倒入黄土,这是一种传承的风俗。族人玩笑道:太公太婆不喝酒,可以请客人喝。大家哈哈一笑,可见酒在中国人心中是有多么重要地位,酒文化对人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小时候,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外公总会问我要不要喝点。然后,他用筷子蘸一下黄酒,递到我嘴巴来。黄酒甜香,是的。这样来回三四次,外公会说,不能喝了,再喝要醉了。父亲喜饮酒,他年轻时用一个大缸(大缸旧时用来做粪缸、或是用来做存放猪食的作用,主要为农用)换一个酒缸。以前每年,他会酿造黄酒,白酒则是托工匠酿造。黄酒酿造大约就是糯米饭、酒曲、凉水。对酿黄酒的记忆就是会有糯米饭吃,而酿白酒,印象最深的是酿酒师傅在一旁老是接酒喝,我问:会不会被他喝光呀。

       父亲喜欢喝酒,但他没有教我喝酒。他的理由是喝酒了会记性很差,不利读书。所以,我喝酒的次数寥寥无几。第一次喝酒,是在高中毕业酒会。回忆起,应该是在水南的太平洋酒店。酒会上喝了不少,ktv喝了不少,在十字街上吐的一塌糊涂,然后接着就是晕乎乎走到亲戚家里去睡觉。大学之后,喝酒多起来,身处政法系,我有起码两样不协调:1、学思政专业,没有入党;2、不会喝酒。大学第一次喝,该是阿拉c一起。阿拉c北方天祝藏族人,他普及了一个概念:天祝三杯!概念的解释是:不要解释,先干三杯再说话。政法系老师对于此概念是惊喜,然后赞叹:好好好!老吴煞费苦心,每次吃喝都叫上我。到后期,老吴发现孺子不可教也。每次,老吴说:这两瓶啤酒是你的。我一直到大学毕业酒会,人生24年喝酒的次数不多,喝酒作为一样现代人的能力,老吴对我的培养破产。喝酒这件事情上,我认怂。老吴在酒桌上给我普及了一些知识,例如座位、敬酒顺序、怎么拿杯、怎么碰杯,酒桌文化,我算是一位入门及的理论掌握者。毕业工作之后,喝过一次。绍兴买房回来,拿着几本红本子,很开心我拿到绍兴入城卷。那天从绍兴坐大巴回来已经是晚上6/7点钟,王副称:人生几大喜事、结婚生子买房,在此大喜日子,喝点!当天,倒了葡萄酒,我百感交集,很开心。兄弟们坐在一桌,喝的很开心。

       喝酒能助兴,也能助恶。所谓酒壮怂人胆,许多人的坏事都在喝酒的情况下做出来。喝酒了,可能才油门更给劲了,喝酒了,骂人、打架更给劲了,喝酒了,色胆包天。喝酒,给我这个职业带来很多工作量。在大洋,有这么几个人,一天到晚喝酒。他们把白酒当凉开水喝,饮酒速度可以这样描述:他拿起一瓶劲酒,递给老板十块钱,老板转身找钱,他已经把酒瓶放到老板面前。这些人,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特点是:无所事事、单身、穷、喝酒如饮水。周边亲友已经无法劝说和帮助。喝酒不犯法,我们又何如?

       我不喜欢喝酒,一是因为喝酒身体难受,二是因为酒桌太浪费时间。老吴见到过,我和一瓶半燕京扶住路边小树狂吐,这是没喝酒潜力。再则,上下级喝酒,各种规矩,心理感到束缚,没有酒量没有溜须拍马的花言巧语,我是属于猪一样的队友,自己喝了身体不舒服,在场面上,被人看着我不会讲话他们不痛快。不会喝,这种事情也就慢慢的没有了。而喝酒吃饭,持续时间通常很长,2小时到8小时,各种规格。叹叹叹。

       绍兴有黄酒会稽山、古越龙山,传每家有女儿红。我以前问过弯弯:胖胖对你这么好,有没有给你藏女儿红?

       没有,因为我家套房,不能挖下去藏酒。

       你家车库车棚呢?

       最后,劝诸位,饮酒适量。古人道:酒要少吃,事要多知。

                                                     by:xu

你可能感兴趣的:(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