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

When Can Machines Learn? ——part4

按例放上学习进度:D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张图片
Roadmap

一、Learning is impossible?

先从一个例子思考问题,给你6张图片的资料,你可以预测第7张属于1还是-1嘛?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2张图片

答案显然是有很多种的,比如,它是属于+1的,因为+1的都是对称;
你也可以说它的属于-1的,因为-1的图形左上角第一个格子都是黑的;
emmmm……
这……
对的,根本无法知道哪个才是想要的f.
再来看一个数学一点的例子:
现在给你5个资料,要你预测其他3个资料:P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3张图片

在给的资料D里面,g完全可以接近f,但是,在资料外呢?
有很多种可能,根本不知道哪个才是想要的,也就是说,无法判断g是不是靠近f的。然而,机器学习是想知道现有资料外的事,已经有结果的事为啥还要预测,我们想要知道的是未知的事。
这……
emmmm……
无法做到D以外的g接近f,这种特性称为 No Free Lunch(NFL)定理
这个定理告诉我们,关于某某学习算法可以在任何领域总是perfect是最准确的学习器,那是 不存在的
解决方案是,利用统计学的一些假设,加上一些假设,问题似乎变得可以解决了呢:D

二、Probability to the rescue

先从一个球球问题来看:
现在有一个罐子里面放了一些球球,有橙色的和绿色的,球球超级多,你能预测出橙色球球的比例嘛?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4张图片

统计学给了一个解决方案,我先抓一把球球样本,样本orange比例为v,green就是1-v。
现在假设罐子里的全部球球orange比例为u,那么green就是1-u。
现在思考样本可以代表罐子里的全部球球嘛?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5张图片

当然不可以!
v不等于u,比如,今天你欧气爆满,抓的全是green,那你可以说全部的球球都是green的嘛?显然是不可以的:D
但是,在数学角度,概率角度来说,v是接近u的!
下面用数学的方法来证明: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6张图片

数学上有个Hoeffding's Inequality(霍夫丁不等式可以证明这个问题):
设样本中的orange比例为v
罐子里的orange比例为u
样本大小为N
根据Hoeffding Inequality可以发现,只要N足够大(ps:exp()的意思是e的几次方,看式子就知道N越大,总体越小),v是与u接近的。
只要样本的数量足够大,样本的比例是接近于罐子的比例的
它们之间的差值在ϵ之内。
我们把'v=u'这种结论称为 Probably Approximately Correct (PLA)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7张图片

这里需要说明一些特性:

  • Hoeffding适用于所有的N和ϵ
  • 从上面的不等式可以看出,与u无关,即我们不需要知道u
  • 只要有足够大的N或者足够宽松的差值ϵ,我们很可能可以得到v接近于u
    总之,如果N足够大,我们是可以通过已知的v去推断出u的

三、Connection to learning

前面证明了球球的例子里v是可以推断出u的,那么如果把球球的例子转化到我们机器学习算法呢?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8张图片
与学习算法的关系

映射关系:

  • orange比例(或者说概吧:D)=>固定的某条h=f
  • 每个球球 => x,罐子=>X
  • orange => h is wrong
  • green => h is right
  • N 个样本 => 训练样本D(就是喂给机器的资料D)

结论:如果N足够大,且xn独立同分布,我们就可以从v推断出u!

所以呢,现在我们的算法流程增加了一些部分: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9张图片
  • 从H中取一个固定h
  • D(训练样本)是从X来的,同时也用x去测验h会不会接近f
  • 用Eout(h)来代表我们不知道的那个东西,即f(或者说前面提到的罐子的所所有球球中orange的概率u)
  • 用Ein(h)来代表N个样本(即D)中的出错率(或者说前面提到的橙色球球的概率v)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0张图片

与v,u相同,对任何 固定的h,将Eout(h),Ein(h)代入Hoeffding's Inequality中也是成立的。
和之前的球球问题一样,也具有如下特性:

  • Hoeffding适用于所有的N和ϵ
  • 因为不取决于Eout(h),所以我们不需要知道Eout(h),f和P都可以未知
  • Ein(h)= Eout(h)是PAC的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上面的证明都是针对一个固定的h的,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对任何一个固定的h,当样本数据足够大,Ein(h)是接近Eout(h)的,那么,这样就可以证明机器会学习了(g接近f)嘛?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1张图片

当A选择了这个固定的h作为g时,上面的句子是成立的;
但是如果A是强制性选择这个固定的h的,即A不考虑别的h就选这个fixed h时,上面的句子是错误的。因为,说不定别的h更加优秀(Ein(h)接近于0)。所以,一般会通过A选择最好的h,使Ein(h)足够小,从而保证Eout(h)很小。固定的h,使用新数据进行测试,验证其错误率是多少。

流程如图: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2张图片

四、Connection to real learning

现在有很多个h,其中有一个正好全部正确,那么,可以认为罐子里的都是green嘛?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3张图片

不行!
从扔硬币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当选择多了以后,会恶化BAD sample,也就是说,Ein和Eout的差值很大。最简单的扔硬币的例子,虽然可能有的人扔了10次都是正面,但是我们不能说正面的概率就是1,概率还是0.5。这个例子中10次就足以造成BAD sample.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4张图片
  • BAD sample: Ein 和Eout的差值很大
  • BAD Data for One h:Eout(h)和Ein(h)差值很大,比如,Eout很大,离f很远,但是,Ein很小(样本出错很少,可是最后结果还是很差,这时候该怪样本)

关于这部分再添加一些解释好了:D

  • 比如150个人每个人扔5次硬币,至少一个人5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大于99%的,但是,单从一个人来看,这个概率是1/32. => BAD D
  • 比如我今天来扔个硬币,扔了5次,全是正面朝上,这样看起来好像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但是其实还是1/2,Ein和Eout差值太大了 =>BAD sample
  • 所以区别是,比较的预期不一样,BAD sample是说和yn不一样,BAD D是直接和f(x)不一样了,前者是样本里的,后者就是整体的了。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5张图片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6张图片

根据许多次抽样的到的不同的D,Hoeffding’s Inequality保证了大多数的D都是比较好的(即对于某个h,保证Ein≈Eout),但是也有可能出现BAD D(比如前面提到的150个人扔硬币的例子,有一个人5次全是正面朝上在个人来看概率是很小的,1/32,机器对于这个固定的h,选择了它,但是它在整体来看是>99%的,是一个BAD D),这就是为什么说小概率事件在选择多的情况下概率会变大,恶化结果。

  • 不同的D,对于不同的h,有可能成为BAD D
  • 只要Dn在某个h上是BAD ,那么Dn就是BAD
  • 只有当Dn在所有的h上都是好的,才说明Dn不是BAD,可以自由选择A进行建模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7张图片

M是h的个数,N是样本D的数量,ϵ是参数。
用Hoeffding和union bound可以推出:对于任意D,它是某些h的BAD D的概率为P,推导可得P与N成正比,与M成反比,即,M越小,N越大时,我们越可以放心地在H中选择错误率最小的h作为想要的g.

如果h的个数M是有限的,N足够大,那么通过A任意选择一个g,都有Ein≈Eout成立
如果找到一个g,使Ein≈0,PAC就能保证Eout≈0。

这样,就证明了机器学习是可行的。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8张图片

至此,我们现在证明了一个问题,即开篇讲到的,如果是预测资料外的事,结果那么多种,我怎么知道哪个才是想要的,现在我们有了一些假设条件,那就是我们假设有Ein和Eout,是对出错率的一种评估,现在只要我们选择Ein最小的,就可以推出Eout(就是那个未知的东西的出错率)也是最小的,那么,此时的g就可以认为是最优秀的,最接近于f的。

但是,如上面的学习流程图右下角所示,如果M是无数个,例如之前介绍的PLA直线有无数条,是否这些推论就不成立了呢?(之后会处理:D)

五、Summary

《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_第19张图片
summary

总结:

  • 从一个图片和二进制例子告诉我们NFL定理,告诉我们ML无法做到g完全等于f
  • 对于一个固定的h,用Hoeffding不等式引出Ein,Eout,证明了对于一个固定的h,当N足够大时,Ein≈Eout是PAC的
  • 对于multi-h情况下,用Hoeffding和union bound证明了只要M(h的个数)是有限的,且N足够大,Ein≈Eout是PAC的
  • 最后,就证明了ML是可行的。

以上:D
注明:以上图片都来自Cousera台大林轩田老师的《机器学习基石》哦 QwQ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基石》学习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