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梳理前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

一本书梳理前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_第1张图片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独立战争)

以色列成功建国并在5个阿拉伯国家的围剿中生存下来。第一次中东战争在1949年结束,此时

以色列与埃及之间以埃及与英国统治巴勒斯坦期间的国境线作为停战线,唯一的例外是埃及将多获得一块沿海的狭长地带。这块狭长地带也就是我们在90年代的新闻联播里经常听到的「加沙地带」(Gaza Strip)。

以色列与黎巴嫩约定以英国统治时期巴勒斯坦与黎巴嫩的边境线作为停战线。外约旦将控制包括耶路撒冷老城在内的约旦河西侧的一大片地区,这也就是90年代中国新闻联播里常常提到的「约旦河西岸地区」。

以色列与叙利亚以巴勒斯坦与叙利亚之间的国界线作为停战线。

此时以色列一共获得了巴勒斯坦78%的土地,比联合国181号决议中划分给犹太国家的面积大了将近40%。

尽管签订了停战协议,却并不是一个和平协议,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再次回到了“既不和谈,也不战斗”的状态。但所有人都知道,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阿拉伯国家坚决不会接受承认以色列存在的方案,所谓的停战,不过是暂时的和平。


一本书梳理前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_第2张图片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的局势

耶路撒冷成为了一座分裂的城市,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的西部,而约旦占领了耶路撒冷的东部老城区。双方沿着各自控制区的边界设置起了围墙、铁丝网、地雷和路障,夹在之间的部分则变成了无人区。然而耶路撒冷的灵魂、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的老城实际上是位于东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老城东耶路撒冷则完全处在约旦的控制之下,没有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停战之前占领耶路撒冷老城,成了以色列人长久的遗憾。

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以色列还是在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混乱后,很快解决了难民安置问题和国家建设问题。

到 1957 年,几乎所有生活在棚屋里的移民都得到了住房,以色列成为世界上房屋拥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到了 1960 年代初,以色列的经济保持着 10% 以上的强劲增长,国民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高居世界第五位。西耶路撒冷的人口在二十年中由 6 万人增长到了 19 万人。

1949年,联合国曾经通过决议要求将耶路撒冷国际化,交由联合国管理。此时自然遭到了以色列的坚决抵制,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作出了强硬的回复: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并立刻将政府机构由特拉维夫迁往了西耶路撒冷。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埃及纳赛尔突然宣布苏伊士运河将被埃及政府收归国有。同时,埃及政府派出军队迅速控制了运河地区,并冻结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财产。在同一天,埃及政府宣布苏伊士运河对以色列船只关闭。对此,引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联合英法,以武力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这一行动最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谴责,最终以三国撤军,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相继辞职,埃及成果奖苏伊士运河国有结束。这一次战争使得纳赛尔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很多人热切盼望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

1967年,以色列为了庆祝他们的独立日,决定举行一场阅兵仪式,正是这一场阅兵仪式成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

在以色列人准备独立日阅兵的同时,苏联人像埃及透露-“以色列正在准备针对叙利亚的军事偷袭”,随后埃及人还获得了叙利亚方面的情报“以色列在边界集结了15个旅的兵力”。

苏伊士战争结束时,以色列同意撤出西奈半岛的条件之一是国际社会需要保证以色列与埃及边境线的安全。于是,联合国派遣了一支由 11 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紧急部队来维持这里的和平。在过去的十年中,这支部队一直驻扎在埃以边境线的靠近埃及一侧。对于埃及人来说,这无异于奇耻大辱。以以色列即将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为借口,埃及通知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可能对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请求联合国部队撤出这一区域。

请知悉:我已命令我国军事力量做好一切准备,如果以色列对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发起进攻的话,我国将立即对以色列展开军事行动。目前,我国军事力量已开始在西奈半岛埃以边境线处集结。为了联合国部队的安全,请立即将所有联合国部队撤出这一区域。

5 月 22 日,埃及方面宣布关闭蒂朗海峡,不许任何以色列船只通过。蒂朗海峡位于红海北端,苏伊士湾南部。是约旦哈希姆王国和巴勒斯坦南部的唯一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控制了蒂朗海峡,无异于扼住了以色列的咽喉。

关于如何应对,以色列内部经过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以色列的将军达杨认为:

以色列国防军或许可以歼灭埃及在西奈半岛的每一辆坦克、每一名士兵。但埃及可以在一年之内就招募和训练出同样数量的士兵,苏联人可以在几个月之内为他们重新装备上最新式的枪支、坦克和大炮。

对于国土狭小的以色列来说,埃及拥有着用之不尽的人力资源,苏联更是一个连美国都无法撼动的庞然大物。那么,270 万以色列人该如何才能在 1 亿 2 千万阿拉伯人的包围中生存下去呢?

以色列发动战争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攻城略地、控制更多的区域,而是在敌人心中形成一种威慑力,让他们彻底打消入侵以色列的念头。敌人心中的恐惧,就是以色列最有效的武器。

最终,在得知美国等调停无望的情况下,以色列采纳了达杨的计划,实行了“焦点”行动。在三小时内摧毁埃及空军的400架飞机和所有机场。这一行动中以色列人依然发扬了建国时期的勇敢和智慧,仅留下12架飞机守卫以色列领空以防止叙利亚袭击,其余飞机全部出动参与了这一行动,最终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致埃及空军全灭。

但此时埃及上到领导人纳赛尔,下到平民百姓均没蒙在鼓里,埃及的媒体一直在播放着他们胜利的假消息。直到纳赛尔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局势已经无法控制,埃及平民此时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若得知真相,迎来的一定是政变、暴动、革命或刺杀。

与此同时,以色列在东线面临约旦的攻击,以色列无可避免地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中。最后的结果是,犹太人两千年来第一次重新踏上他们的圣城,约旦国王侯赛因与埃及的纳赛尔陷入了同等境遇。

为了避免发生政局动荡,埃及和约旦发出声明说美国和英国均参与了帮助以色列的进攻,不仅对国内的民众做了宣传,也在联合国发声谴责,一脸懵逼的英美此时成了无辜的背锅侠。

此时,尽管埃及的第一道防线已经被破,但埃及实际上还有第二道防线,但纳赛尔做出了撤退的错误命令,把大把的土地奉送给了以色列,使得以色列在再次挺火协议签订之前平白多得了很多地盘。而撤退的埃及军队则演变成了一场大溃逃。

埃及和约旦方面取得胜利以后,以色列不再担心三线作战的问题,在忍受叙利亚轰炸多时后,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占领了戈兰高地。(围绕这两处地方展开争夺的就是后面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这次战争也被称为六日战争,可以理解成对圣经中典故的隐喻: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而以色列在六天之内重塑了中东的政治版图。

几次中东战争多是以以色列的胜利告终,跟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的三线作战均取得了不起的胜利。

同时与三个国家作战的以色列在所有战线上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国土面积与战前相比扩大了 3.5 倍。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在占领了西岸地区之后,终于获得了东西方向上的国土纵深,不用时刻担心被敌人拦腰斩断。在北方,以色列人在占领戈兰高地后,不但解除了加利利湖地区一直承受的叙利亚炮击,还可以进而对叙利亚本土产生威胁。

这次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扩大了版图,让巴勒斯坦这个名字彻底成为了过去,但与此同时,扩大版图的以色列再一次面对了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曾经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聚集了大量的前巴勒斯坦的难民。如果此时能够妥善处理好难民问题,例如建立一个巴勒斯坦人的自治区域。巴勒斯坦地区的和平也就不难看到了。

只可惜以色列依然采取了驱赶的方式,让这群难民在19年后再一次被迫流离失所,埋下了巴解组织这一隐患,而民间反抗组织巴解组织和宗教反抗组织哈马斯正是后来恐怖组织的一个源头。也为之后的又一次战争埋下了隐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本书梳理前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