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所,南京&上海

去年年底,对所里的几位合伙人的管理理念、价值观和行事方法,产生了严重分歧,于是,我选择退伙。我想,自己是否具有主观偏见,导致自己的抉择出现失误了呢?因此,退伙后我仍选择留在所里没有离开,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就是所里很多的律师都是冲着我过来的,我抬腿走人,内心有些不舍,更何况,我也曾为蔚蓝所付出了很多心血。

现在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执业律师,我从合伙人的当局者转变为一名普通执业律师,我不用再思考这些管理问题了,也不用为了合伙利益等烦心事牵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一名局外人的心态和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在退伙后的将近一年时间里,我利用这些空闲下来的大块时间不断成长自己,使得自己的个人业务能力和业绩将去年有了较大的增长。

在这段时间里,是否转所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律所和律师的关系。律所从法律上来说是合伙制,所谓的合伙,简单来说,就是三名以上执业满三年以上的律师作为合伙人,租用一个办公场地,招聘一帮子律师,合伙人承担律所的成本和费用,律所就成立了。律师和律所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从形式上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律所很少给律师开工资的,除年轻的授薪律师、律师助理以及实习律师外。律师的收入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案件收入来提成,因此,律师与律所之间的依附关系远没有公司和员工那么强。当律师在律所觉得不开心了,可能就会选择自己开所,或者转所。不过开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律所的成本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合伙人没有稳定案源的话,还不如做一名普通执业律师拿的提成比例高呢。我自知自己开所的条件不成熟,也不想操这份烦心事,因此,我考虑的就是选择否转所的问题。

退伙后经过半年左右的沉淀,我的业务水平和业务量都有了较大提升,几位合伙人共三次找到我,邀请我再入伙,我已业务量还有较大差距和不想参与律所事务管理为由婉拒了。

今年的九月一号,我们律所搬迁南京南站证大喜马拉雅5A级的写字楼,交通便利,办公环境在江苏省律所中也应该可以排在前列,律所里开设了江苏省律所中独一无二的模拟法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VIP室,能够容纳中等规模的会议室,硬件条件绝对一流,装修费用近两百万。

可能很多小伙伴们会说,这么好的办公环境,为什么还想着转所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律所合伙人的管理理念,我仅举一例说明,律所5:30下班后,不让律师在所里加班,合伙人安排一名实习律师盯着在所里加班的人员,如果你不走这名值班的实习律师就一直盯着你,你说你难过不难过呢?加班对我们律师行业而言,那是家常便饭在正常不过了。而且我们所在以前的老地址是鼓励加班的,再说,在律所的规章制度中并未规定不准律师加班的条款,合伙人对此也不做解释,我们的理解只能是省电。对此,我只能表示呵呵……

如此这般的很多事情,最终促使我决定转所。

于是,我开始和我的朋友开始沟通到底到哪家律所。我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去大所。选择大所的原因是什么呢?此前一共待过四家律所,包括我现在律所,其中有一家人数达到50人左右的中等规模的律所,其他的都是不到二十人小所。中等规模的律所,不管从案件标的,人才,资源和合作的机会上来说,中等规模的律所机会比其他小所要高出很多。那我想,大所比中等规模的律所综合条件一定更好。大所的人才济济,牛人多,和牛人在一起,我们不断地学习他人的长处,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成为牛人了;大所的培训机制完备,大所有很好的人才培训机制,定期的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对专业能力提升帮助很大。大所本身就是品牌,更容易获得当事人的认可,针对政府国企大企业的招投标,更具有优势。鉴于此,所以,我考虑进入一家南京的大所。

于是,我联系另外我几位我在南京大所执业的朋友,其他的两家都欢迎过去。另外一家律所是国内一家非常有名的专做非诉案件的知名律所,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现在人员基本上招满了,这家所的诉讼团队,有一个高级合伙人,二个二级合伙人,三个助理,人员配备齐备,办公室也没有多余的场地了。所以,暂时不行了,如果过去的话,需要等待机会了。我的这位朋友在去这家律所之前每年的业务额是四五十万左右,两年的时间都翻了两翻了超过一百万元了,另外,这家所的主任为人谦和低调,律所人员关系和谐,我这是喜欢的律所氛围,我倾向于去这家律所,但是,现在时机不成熟也就没有办法了。其他的几家律所我在选择。

几天前,我的助理跟我无意中提到她的邻居有一位律师几年前到了上海发展,个人能力和条件都很一般,据说现在在上海发展得很不错。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自以为,资质平庸,但,勤奋努力,锲而不舍,这些年的积累,个人能力确实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的专业技能逐步地得到了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考虑到上海去发展呢?!与南京对比,到上海大所发展的利弊如何?这才是应该考虑的方面。

去上海发展的优势:

首先,从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的对比来看,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内一线城市,国内金融中心,上海全球性的大公司数不胜数,而大公司是律师服务的重要对象,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都是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前言法律业务,这个巨大的市场,无论从体量和质量都是南京这座二线城市所无法企及的。

其次,大所的平台更高,客户资源更为优质客户,上海的大所更是如此。规模大体量大的公司,一般都倾向于选择大所,毕竟大所更专业、更规范,并且在选择人才上都是优质的毕业生。大所对自己的品牌和形象的树立意识更强,大树底下好乘凉,依靠着大所的品牌和平台,能够为自己的腾飞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动力。此外,你周围的同事和客户都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你浸润在这帮人中间,时间久了,想不优秀也不容易啊,更何况,我们还是那种追求进步永不放弃的进化者呢。

再次,上海大所能够提供更优质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机制,为自己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个人想要成长,离不开终生学习,尤其是律所给我们提供的日常业务学习,这其实才是我们律师业务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正所谓学以致用,我们在日常接触到的法律实务中有很多法律难题,如果有更高水平的人点拨一个思路,对于案件的走向就非常的明了,这与仅仅依靠自己一个人或者同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一群人讨论半天不得其解,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代理同种类型案件,标的更大的案件收费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但是标的金额小的可能只有几千到几万元,时间精力的投入虽然差异,但是时间和代理费并非完全正向比例关系。对标的大的案件投入的时间虽然更多一些,但可以把案件打磨成精品,更容易获得当事人的认可和接受。举例说明,在南京一年获得一百万的业务收入,假设一个案件收费需要5万元,需要代理20个案件才能完成100万业务。但是,同样的100万元业务,在上海每个案件收费可能是10万元,只需要做10个案件就能完成。一般来说,上海的案件的标的额比南京肯定要高很多的。也就是说,对于同样的业务量,在上海需要付出的时间相对更少一些,那我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将客户维护得更好,当事人对你的认可度会更高,与客户的黏性更强。我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不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这就容易形成自增长的良性循环。

去上海发展的劣势:

首先,到陌生的城市打拼,可能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更艰难一些。不熟悉的环境,总是令人有些感到焦虑。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去上海发展,全部都得从头开始,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道路是陌生的,高楼大厦是陌生的,同事是陌生的,城市是陌生的,更重要的是未来也不确定啊。

这令我想到了23年前刚到南京铁路上工作的情景,厂房内黑烟滚滚,环境恶劣,同事欺负,工资微薄。但是,经历了短暂的不适应之后,慢慢地融入到了南京,喜欢上了南京,这里有我的生活圈子,朋友圈子,家庭,通过十几年的奋斗打拼,生活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应该算是比较富足了。

其实,外在的客观环境摆在那里,产生畏惧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实际上,外在的困难是永远不能击败我们的,击败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脆弱的情绪。

其次,南京到上海也有三百多公里的距离,从感觉上来说距离也是个问题。不过仔细再多想一步,就会发现,南京到上海虽然距离有几百公里,但是,方便、快捷的高铁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到达,如果按照时间来计算的话,我们从江宁、六合、溧水郊区等地方到南京城里的时间,甚至都要超过一个小时,比到上海的时间还有长呢。距离不是问题,关键是时间,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从南京到达上海,一个小时的距离,完全在我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还有就是交通成本,南京到上海的高铁是一百七十元左右,来回就是三百多块,一个月四次的话,费用是一千多元,这个费用完全可以接受的。更何况,到上海大所所获得的价值一定远远超过路程给我们造成的不利。

再次,上海大所涉及到的业务对我个人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严格来说,不算是不利的方面,只不过说,当前的我自认为到大所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应该是好事,找到差距,努力改进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我,自我的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所,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