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网: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我们开门见山,继续我们的2018年区域经济复盘系列,今天我们推送河南篇。
目前,该系列已经推送了2018年中国区域经济分省排名篇、分市排名篇、江苏篇、浙江篇和山东篇。对以上分篇感兴趣的朋友,请自己向前翻阅推送纪录,进行回看。
1月23日时,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消息称:2018年,2018年河南省生产总值48055.86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9.3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2034.83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1731.65亿元,增长9.2%。
那么具体到各地级市情况如何,我们一起来看。
2018年河南省各地级市GDP初步数据
对于上表,这里特别解释一下,济源为河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级别上等同于县级市。这种行政级别相对比较少见,为了制表时方便,所以我们一并与其他各地级市并列展示,敬请知悉。
2018年,河南省18市的排名格局,前部和后部均没有变化,但中部的安阳、商丘、焦作三市,排名出现了易位。具体变化为:焦作下滑3位,从去年的全省第7位滑落至今年的全省第10位;商丘上升2位,从去年的全省第10位上升至今年的全省第8位;安阳上升1位,从去年的全省第8位上升至今年的全省第7位。
由于河南地级市数量整体较多,所以各地级市的经济体量差距比较接近。多个城市之间经济体量差距仅有几十亿元,所以但凡某市在某年出现明显失速或明显增速,年度省内经济排位都会有所变动。这种变动,时常并不是因为城市出现了多么重大的经济利好和利空情况,而是阶段性的经济数据起伏,与各城市的产业结构息息相关。
但是,伴随着各省都在积极构建强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各省的弱势地级市,事实上在未来都将面临着全方位被边缘化的隐患。以河南为例,由于地级市数量较多,所以我们发现经济体量较弱的濮阳、三门峡、漯河、鹤壁、济源等市,在2018年的经济增速上都不尽如人意。
如果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这些弱势地级市依旧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小而美”型发展道路,那么如何处理这些地级市的行政区划,就成为所在省份必须要考虑的一道难题。
对于河南来说,即使综合考虑各地级市既有面积和人口情况,依旧有不小的行政区划单位优化精简潜在空间。
GDP万亿,常住人口千万的“特大城市”郑州
2019年1月14日,河南官媒郑州晚报(中共郑州市委机关报)头版头条,发布了《郑州:请喊我特大城市》的专题报道。
该报道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两部分——
其一是2018年郑州经济的三大亮点:2018年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其二是郑州自改革开放至今经济体量的重要节点:1978年20.3亿,1990年破百亿,2003年破千亿,2006年破2000亿,2008年破3000亿,2010年破4000亿,2012年破5000亿,2013年破6000亿,2017年破9000亿,2018年破10000亿。
和国内许多网红城市相比,郑州过去长期在网络上都保持较为“低调”的状态。此番借GDP过万亿,如此“高调”发声,其实也是向外界透露一种信号:未来郑州作为北方经济/人口的双强省会城市,必然不会再像过去那般“克制隐忍”,而是全面释放自身的能量,为自身和整个河南,争取更多的资源与利益。
GDP过万亿,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目前中国总数近三百座地级市中,GDP能过万亿的城市,有且仅有17座之多。这其中,还有3座城市是2018年刚刚迈入万亿GDP门槛的。郑州,位列其中。
17座万亿GDP城市中,有12座均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苏州、杭州、南京、青岛、无锡、宁波、佛山。其中,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广东江苏两省,各占据3席;紧随其后的浙江,也上榜2席。
真正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万亿级城市,只有5席,分别是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郑州之外的4座城市,无一不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屡屡刷屏网络的明星城市。
作为“中部三雄”之一,湖北省省会武汉于2014年完成GDP破万亿,湖南省省会长沙于2017年完成GDP破万亿。这些事情郑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近几年来,新一线城市光环,已经成为强二线城市纷纷争抢的荣誉资源。而万亿GDP,则是入围新一线城市最基础的门槛。没有万亿规模经济体量打底,即使有再多媒体给站台摇旗助威,底气始终都是弱旁人三分的。
北方第4座万亿GDP城市,来得比预计中晚了一些
上面我提到,伴随着郑州GDP总量突破万亿,中西部地区万亿级经济大市的数量,由2017年的4席上升到了5席。作为近些年来政策最大力支持的地区,郑州的崛起,无疑是对中西部区域经济格局进一步向良性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而与此同时,近些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重点,已经开始由原来的东西差异向南北差异过渡。上面我们提到,截至2018年末,中国万亿GDP城市东部与中西部的对比是12:5。虽然东部地区的优势依旧十分明显,但是中西部地区不断崛起的明星城市始终让人看到希望。
而17座万亿GDP城市,如果我们按照南北进行划分,则对比将进一步拉大到13:4。数字只比上面的东西差异变了1位,好像对比仍旧不够明显是不是?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以上数字南北双方各包含2座直辖市,作为省级行政单位,政策优势突出的直辖市在GDP突破万亿这件事上,显然要轻松过其他城市。
所以当我们把直辖市这种特殊案例拿出后,其结果才更符合南北区域经济格局最真实的状态:南方11座万亿级GDP城市,北方2座万亿级GDP城市。北方的这两座,分别是青岛和郑州。
什么样的省份,才更容易诞生万亿级GDP城市呢?大致是有两点,其一是经济大省,其二是人口大省。当然,如果同时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那么诞生万亿级GDP城市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十分显眼,比如各拥有3座万亿GDP城市的广东和江苏两省。
京津之外的北方省份中,人口最多的就是山东和河南两省,其中山东人口过亿,河南人口也超过9500万。那么在这种人口体量的人口大省中,只要充分聚集好资源、人口和产业,诞生出万亿级GDP城市的几率自然明显高于其他省份。
同样是把京津除外后,我们发现北方省份的经济体量前五名和人口体量前五名,是高度吻合的,由高到低依次是: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陕西。
按照我们前面的逻辑,按照常理,原本在山东(青岛)和河南(郑州)分别诞生万亿级城市后,应该轮到河北(唐山)和辽宁(大连)。但十分遗憾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河北辽宁两省在最近的这些年里,经济失速效应明显。这也就导致了,两省的万亿级GDP城市诞生时间只会进一步延后。
而与此同时,不约而同明确喊出打造强省会城市,并且动作迅速的山东(济南)和陕西(西安),在各项政策的利好之下,反而得了先机,大概率都会先于河北辽宁二省城市进入万亿城市GDP俱乐部。
河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河南是黄河文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但不同于当下长江经济带上的一众经济强市的“群星闪耀”,近些年来黄河经济带沿岸城市的整体生态,却并不太令人满意。
上游的兰州和银川,受限于区位优势的巨大劣势和背后所在省份的积贫积弱,目前已基本定型于四五线城市范畴,未来逆袭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只剩下下游的郑州和济南两市,未来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想象。
而济南作为沿海省份山东省省会,整体区位环境又明显不同于郑州。郑州作为中部地区超级人口流出大省河南省会,距离周边省份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各省省会城市的直线距离,都有400百公里左右。
在这片以郑州为中心,土地面积和人口体量都颇为巨大的范围内,是过去长期以来经济的“塌陷区”。这些地区上生活的很多人口,世世代代无法脱离贫穷,并且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和道路。
这片土地上,迫切需要一座强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为这片过于“寂静”的湖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而要想达到带动如此体量面积和人口经济的发展,郑州未来的路还有很远很远。但是举目四望,郑州之外,已无他城可当此任。
相比很多北方省份百姓而言,河南人外出闯荡的动力和精神都更为突出。不少的河南朋友,高考择校时向南选择至湖南湖北,毕业择业时再向南进入广东。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出生于河南周口,求学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学院),最终于广东广州创办恒大集团的许家印。
这种敢于拼搏,勇于探索的精神,或许是值得很多北方朋友思考与学习的。毕竟所有的格局与视野,首先都需要你走出去,而且还要走得足够远、足够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