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景道不得

眼前有景道不得_第1张图片
今生今世的旅行   黄鹤楼

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的七言律诗,当以崔颢的《黄鹤楼》为第一。清人沈德潜也在其编的《唐诗别裁》中如此评价《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据说,诗仙李白热爱黄鹤楼亦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李白第一次登上黄鹤楼就被这里浩荡的美景深深陶醉,于是,诗情跃跃,正欲呼出,转眼瞅见墙上题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当吟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时,对诗歌的惊叹让其内心一阵澎湃,默立良久,硬是把自己呼之欲出的诗句给吞了回去。

此次黄鹤楼未能题诗,成了李白的一份幽怨,可是,面对美景,诗人还是不死心,又从鹦鹉洲上题诗一首: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就是这首诗,让后来的好事小生篡改: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读来,不觉会心一笑。前两句戏谑调侃让李白失了度量,后两句倒真是道出了李白的心声。但不管怎样,在黄鹤楼的诗作上,李白的确不敌崔颢,后来去了凤凰台,终仿诗一首: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有人评论此诗和《黄鹤楼》,真敌手也。有道是“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啊。鉴于李白对黄鹤楼的厚爱,后人在黄鹤楼的东侧又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对搁笔亭多看两眼。

历史的车轮伴着江水,波涛滚滚了一千多年,今天的黄鹤楼似乎因诗人的才情而越发扬名。阳春三月,扶堤杨柳,奔着黄鹤楼的美名,我们不远千里,只为一睹芳容。看着流水花瀑 ,倒也惬意得很,到了黄鹤楼的脚下,如织的行人,排着长过千年的队,缓缓地围着黄鹤楼转圈圈,然后一点一点向上攀沿,一挪一点点,一挪一点点……

黄鹤楼的气势在哪里?扬名的诗诗在哪里?汉阳树呢?鹦鹉洲呢?好不容易被如流的人潮挤到三楼,挤到四楼,终于,挤到了五楼,观景台已俨然失去了吸引力。乐乐被挤得满脸通红,这拥堵的人群让原本的期待和向往,似千年前的那朵白云不知道去哪里游荡了。

还没来得及去眺望那千年的江水,如涌人潮将我们匆匆赶往盘旋而下的狭小通道,终于,“着陆”了,长嘘一口气,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出口处,远远的就看到了小贩们扬起的小风筝,让孩子们眼前一亮,买上一只风筝,拧上劲,哇塞,扑啦啦,扑啦啦,飞起来啦。这份乐趣倒是比游黄鹤楼有意思多了。

千年的黄鹤楼啊,过渡的开发和宣扬,你咋比不上一只小小的风筝呢?

因为你的名气,才子金岳霖剪辫子都附着你的打油诗呵,也算是对你的戏谑吗?那就戏谑一下吧:

辫子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和尚头。

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

你可能感兴趣的:(眼前有景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