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养娃,不知道自己有多恶毒!

作者:姜姜,Jessic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琳洛特亲授鼓励咨询师,三课父母育儿读书会导读师。热爱读书与分享,倡导实践,自助助人。

很早就想写这一篇,起因是看了台湾身心灵导师赖佩霞的一次TED演讲“结了婚,才知道自己有多恶毒!”。那时,我和小妞儿之间经常爆发冲突,气得我半死,也弄得她天天嚎叫。我记得看完演讲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顿悟!当时就想着我得赶紧写一篇,题目就参照这个演讲,“不养娃,不知道自己有多恶毒!”无奈,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那次顿悟以后,我和小妞儿的关系缓和很多,所以写文章的事情也被搁置了。然而,上周日发生的一件事情,又深深地刺激了我,立刻奋笔疾书,发出这一篇。

先说上周日的经历:

我带小妞儿上音乐课,一个大教室,老师在中间弹钢琴,十二个小朋友围绕在老师周围,家长们一一坐在小朋友身后。

自从上课开始,左边的妈妈就不停地在提醒孩子:

——“看老师,注意看老师”

——“别老弄裙子,抬头”

——“认真听,好好回答问题”

——“哎呀,你干什么呀,我说话你听到没有”

虽然她觉得自己声音很小,只是趴在孩子的背后说,但是,我的听力实在是太好了,一字不差都听进去了。当时我那个烦躁呀,真想给她一巴掌,问问她:

——“你家孩子能来上音乐课,肯定不傻吧,用得着你这么提醒嘛”

——“你像只蚊子一样嗡嗡不停,还让孩子听老师的,她能听到嘛”

——“你有没有真正看见孩子,感受下孩子为什么不看老师。如果你看到她裙子有一点不工整,她特别着急地用小手想把裙摆弄好,你帮助她一下,不就解决了嘛”

右边的妈妈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让小朋们举手上台回答,全场12个小朋友,3个没有举手,一个小男生,一个是右边那位小姑娘,还有就是我家妞儿。说实话,当时那个情形,我第一反应也有点儿着急,心想不应该呀,我家小妞儿应该很积极呀!好在我立刻观察到了自己的情绪,停顿了一秒,仔细一想,其实我是虚荣心作祟,觉得我的孩子没上去,我很没面子。于是,闭嘴!再看我家小妞儿,很开心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在上面表演呢,做个观众,不也挺好嘛!

但是,重点来了,右边出事了。那位妈妈一看自家小孩没举手,不高兴了,拉着脸开始说教:

——“你怎么没举手呀?为什么呢?”

——“你看看其他小朋友,都上台回答问题了,多好呀,多勇敢呀!”

——“妈妈带你来上课,花了钱,为了什么呢?你不上台回答问题,多可惜呀,你能学会嘛?”

这位妈妈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觉得自己有道理,脑袋往前伸着,像一只斗鸡,却唯独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明明开心地看着表演,却被她反复地数落、打扰而眼睛渐渐失去光彩,直到低下头,小声哭泣。妈妈更有性格,看到孩子哭了,又训斥了孩子一句,扭头儿出教室了,孩子顿时大哭起来。

再说我当时的感受:

那一瞬间,我的心隐隐作痛。四五岁的小姑娘,被妈妈那么说教、唠叨、指责,内心得有多失望,多难过啊!举手也好,不举手也罢,都是孩子的问题,让她自己选择就好,本身一次单纯的事件很快就可以过去,但是经过这位妈妈亲自导演的一场发怒戏而彻底变味儿了。我看到孩子眼中的委屈,憋红的小脸,紧紧攥着的小拳头,使劲儿捶打自己的腿,但是这一切却敌不过她那位“盲人”妈妈的一颗麻木的心。

一节课,两位妈妈与孩子的互动,让我深受刺激!我宁愿相信,这两位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这样的沟通,真的是在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嘛?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只看到了紧张、愤怒、悲伤、甚至绝望,却丝毫看不到爱呢?到底是回答问题重要、表现重要、满足妈妈的需求重要,还是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音乐带给她的快乐,带给她的美好,带给她和妈妈在一起的经历重要呢?

我们绝大部分的父母都高喊着爱孩子。的确,我们花钱上培训班,听各种育儿课,又读书又记笔记。也舍得给孩子花钱,各种高大上的活动安排着,各种高级衣服穿着,各种健康食谱备着,真是物质和精神同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也一度这样欺骗自己,一直做着“盲人”妈妈,只顾着听专家的、听经典理论的,却从未真正看见自己,看见孩子,因为我的心是不自由的,有很多束缚,很多压抑,已经慢慢感受不到自由和快乐了。

我自己是如何做的呢?

我每天一起床,脑子就开始运作,小朋友的一天该如何安排,什么时候起床、洗脸刷牙、上幼儿园,晚上回来都有什么活动,何时讲故事,何时洗脸刷牙、睡觉。就像电脑程序一样,它已经彻底植入大脑,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而这些,无处不在的都是时间、习惯、管理,说白了就是“控制”。

我会在送小朋友去幼儿园的时候,顺便给她讲讲道理。比如:到了幼儿园要和老师打招呼呀,在幼儿园和小朋友要好好相处呀,懂得分享呀。中午要好好午睡,这样才能长得高呀。要多吃青菜呀,不能挑食呀……貌似和善的背后,依然体现着我的控制,想塑造一个与我想象中一样的乖乖女,因为我的母亲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正如李雪老师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道的,“早期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内化成我们的性格,决定了命运。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轮回童年的幸与不幸。童年经历如木马程序一般写进每个人的潜意识,精准控制着人生轮回。”

每天晚上下班回家,我都貌似在陪孩子。但是,当我统计一下自己看手机的频次和时间,也吓了一跳,原来我不是在陪孩子,而是在陪手机呢。我也每天都给她阅读时光,陪她读很多本书,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内心经常是急躁的,想赶紧给她讲完,赶紧让她睡觉,这样我才能继续做我自己的事情。在我所谓的爱孩子的背后,隐藏了我尚未解决的自己的问题。这样看来,对她的爱,依然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全然的接纳。

我和小妞儿会产生冲突,甚至比较激烈,我会很大声吼她,企图用我的声音压倒她,其实是我的内心在恐惧。我是妈妈,我代表着权威,代表着正确的经验,代表着智慧,代表着最崇高的三观。我不教育你,岂不让别人笑话;我不说你,岂不等于看着你走向堕落;我不批评你,岂不代表着我对你的骄纵和溺爱!以上这些,时常在我的脑子中盘旋,因为都是我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也是我的很多长辈对我说的,更是我的很多朋友对我说的。我听了所有人的话,却唯独没有听到我的宝贝的声音,这个唯一经由我而来,最自然、最真实、最能够救赎我的这个小生命的声音。每次在发脾气的那个时刻,我的大脑就进入低进程模式,此时我和一只原始动物毫无区别。而每次,那个弱小的声音,那对渴望的眼睛,那双张开想拥抱我,企图与我和解的小手,常常被我刻意地忽视、无情地推开,甚至到气急了的时候,我心里还会痛斥她几句,谁让她不听我的,就要让她吃吃苦头。敲下这段,真是让我心惊肉跳,我的内心居然有这么恶毒的一面,天哪,我是个多么恐怖的妈妈!

我还会经常用表面的和善,伪装的技巧,假装的温柔去安抚我的女儿,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切的背后,都有我的动机,希望她配合我,服从我,追随我。

我也会经常义正言辞地教育她、苦口婆心地开导她、甚至情绪激昂地打动她,但是,也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切的背后,都有我的目的,希望她可以符合我的预期,希望她可以符合社会公认的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希望她可以过上别人眼中艳羡的美好生活。

然而,这些是孩子想要的嘛?

她注定一出生就要背负我们这么沉重的期望嘛?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出生时,应该也是具有同样的期待吧?结果呢?我们快乐吗?每一个被父母精准控制、经常说教、严厉批评和处罚的孩子,都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了吗?现在的你,发自内心地感谢那些挨打、挨骂、被说教的经历嘛?还是更被那些与父母间温暖、有爱的回忆所触动?

孩子的生命到底该由他自己去体验和经历,还是该由我们来引导和操控?我不由得想到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克里希纳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这本书中提到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方法、体系造成了一种习惯模式,一种重复活动,因此造就了一个机械的心。知识的持续运动,无论它是多么的专业,都会使心陷入陈规,陷入一种狭隘的生活方式。学会去观察和理解知识的整个结构,就是唤醒智慧的开始”,“接受和服从都是传统的组成部分。文化越是古老,心就越是被过去束缚,越是活在过去。”

是啊,我们做父母的卑微就在于,我们无法抛弃自身的局限,却又总用我们觉得经典的、所谓正确的知识和经验,去让我们的孩子被动地接受与服从,结果就只能是束缚了他们的心灵,扼杀了他们的自由。这样看来,我们都是多么恶毒的人啊!

不知道这篇是否有触动到你?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恶”,那么恭喜你,觉知是第一步,请大胆开启自我的觉知之旅吧!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善”,那么更加恭喜你,请继续带着这份善去照亮和温暖你的孩子吧!

愿全天下的孩子都可以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养娃,不知道自己有多恶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