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荒凉,人心微凉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少的心理学研究也通过“眼睛”这一特殊的表象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推而广之,这一研究方法也被引用到了犯罪心理学领域。在《FBI心理分析术》一书中,作者曾经提到:“人的眼睛是人身体最诚实的部位,它在某种情况下,会给我们最真实的答案。”在《杀人回忆》中,导演也几次透过朴警官的眼睛,向观众传递信息,从强调眼睛的作用,让我们窥探到1986年-1991年的韩国,一个不一样的时代。

(一)一提眼睛

影片中第一次提到眼睛,是小城里的朴探员,这也是第二次强奸案发生之后,他将于该女子有关的嫌疑人统统带回警局。朴的办案方法奇特而又滑稽,他让每一位嫌疑人看着他的眼睛,然后进行拍照取证,将这些照片一张张贴于笔记本上,在吃饭时,仔细地观看。这里面的眼睛或是炯炯有神,或是萎靡不振,或是细小如鼠眼,或是如铜铃,不论是什么样的眼神都逃不过朴警官的“法眼”。局长问他为什么要盯着这些照片看,朴回答到:“如果我一直盯着他们看,某一瞬间会有所发现,本能的。”当局长质疑他的“眼神破案”时,他又道:“局长,我也不知道别的,但是我的双眼可以读懂人,别人都说我有一双巫师的眼睛。”局长此时让他分辨强奸犯和受害者的哥哥时,他的眼睛里第一次出现了迷茫。他在迷茫什么?或许这是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了怀疑。在这里我们可以第一次从眼睛里看见这个时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连环强奸杀人案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韩国正处于军政府统治时期,军队掌握着国家的政治权力,实行专政独裁。国家动荡,身处社会底层的朴探员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警官教育,他所实行的所有破案方法,均是由自我的实践中摸索得来的。所以朴警官的眼睛难以分出正邪,这也就隐喻着当时的韩国民主化进程的蒙昧无知,是非不分,胡乱打压,没有认真仔细地思考国家的发展,民主道路该怎么走,而是由一班仅靠在战场上得到经验的军人统治着转型中的国家,愚昧无知是正常化的一个表现。

(二)二提眼睛

第二次提到眼睛,是朴警官从妻子的口中得出白家烤肉店的儿子光昊可能有嫌疑的时候。光昊是一个被火毁容的残障人,仅仅因为他喜欢跟着长的美丽的女子而被当做嫌疑人拉进了警察局。在警察局里,朴警官多次诱导光昊进行犯罪口供的录制,他让光昊直视他的眼睛,并企图用严刑拷打的方式让光昊服从于权威。光昊的眼睛是迷茫而又无助的,单纯的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承认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他的眼睛始终没有对上朴的眼睛,但朴又逼迫他正视自己的眼睛。导演在这里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80年代的韩国正于大发展时期,但专政统治使得最无辜的平民也成了军政铁骑下的炮灰,1980年全罗南道的光州人民为了民主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斗争。当时的掌权者全斗焕还没有正式上台,但是为了铲除夺去权力道路上的障碍,他先后几次对光州进行了残酷镇压,无辜的市民百姓被残忍的空降兵以对待牲口的方式毒打,屠戮,将血迹斑斑的市民塞上卡车进行拘留看管。短短几天的抗争,光州民众死伤无数,可以看成是历史上的一大惨案。光昊的形象在这里折射了手无寸铁的光州市民,他们仅仅是渴望民主,却被代表政府的警察毒打,甚至因为惧怕,跑上了铁轨最终惨死。“光州抗争使韩国民众反抗独裁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民主化运动势头也因此高涨,它也给军部权威主义力量的基础和合法性予以决定性的打击。”光昊的死给朴警官致命一击,同样“光州抗争”也给予了军政府一次不小的打击。

(三)三提眼睛

第三次提到眼睛,是那个红内裤手淫男子秉淳成为第二个嫌疑人的时候。工厂工人秉淳妻子病魔缠身,压力使他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手淫成了他发泄的性欲的途径,但是在他的一次鬼鬼祟祟手淫的过程中,他被徐警官和朴警官同时定位为怀疑对象,好不容易抓住了他,朴警官又一次采用了诱导式造假口供,在即将结案时,朴警官拿起了他的老工具——那台照相机拍摄秉淳的眼睛,再一次强调了眼睛的作用。秉淳因为家庭的压力进行变态的发泄,但是他的眼神告诉我们,他是无辜的。在当时的韩国人民示威暴动成为常态,这样的民主化运动也是实属无奈之举,人民渴望的是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而不是用拷打,镇压管理国家的政党。

(四)四提眼睛

第四次提到眼睛,是整部电影唯一一个各项标准看似都符合科学证据的嫌疑人——朴兴圭。雨夜的点歌明信片、柔软的,精巧的,像女人的手、案发时间的契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朴兴圭时,他的眼神是那样的平静。他淡然地望着面前的四个警察,在他的眼中充满了嘲讽,充满了无辜。他在被刺眼的灯光照射时,说出了让人心寒的真相:“连这儿的孩子们都知道,你们拷打无辜的人。”在最后一起命案发生之后,濒临奔溃边缘的徐警官终于爆发了,他在隧道的入口抓住了朴兴圭,狠狠地发泄着心中的怒气,就在他准备一枪解决这个“心头恨”的时候,朴警官抓住了他。朴警官捏住了朴兴圭的下巴,试图从中看出端倪,看出他的心虚,“你看着我的眼睛”。但是导演在这里给了朴兴圭的眼神一个特写,那眼神透露出的坦然让朴警官看不出他的内心,只能看着他离去。“眼球位于眼睛的中央,会给人一种坚定自信的感觉。”在朴兴圭的特写中,他的眼睛被导演放大到了整个镜头,仿佛在宣誓这着什么。凭空之事就算在强权的压迫之下也无法令人信服,转眼看到那个韩国,独裁专政只会让民众对于政府感到深深的失望。政治的欲加之罪使得民众怨声载道,而主观意识在证据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我们的时代只会深深压迫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

(五)五提眼睛

第五次提到眼睛,是故事的尾声,已经进入了新世纪。当年的朴警官褪下了警服成为一名商人,在一个普通的早晨,他看着儿子的眼睛,虽然已经不再是那个警官了,但是还是带着职业病地对儿子的眼睛进行分析。“你以为你能骗得了我的眼睛?”这一个看似无意的举动却给观众一个启示。这是一个时代给予一个人的烙印,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军政的独裁的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始终影响着平民的生活,在最为普通的日子里,朴警官都要被旧的思想体系桎梏,无法摆脱当初的阴影。习惯成为自然,自然地仿佛在为观众敲响警钟: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那个悲哀的时代所带来的伤痛。唯有铭记历史,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进入一个新世纪。

(六)六提眼睛

最后一次提到眼睛是在故事的结尾,已经成为一名成功商人的朴警官故地重游,再次回到了那片稻田,一切如故,蓝天,白云,金黄色的稻田,唯一改变的就是那湿漉漉的下水道里不再有女尸。当那个天真的小女孩说她看过罪犯重回旧地,看看当年所犯下的事情时,朴的记忆又一次回到20年前,他留下的遗憾希望通过小女孩得到结束。但是最后,朴的希望落空,小女孩的话使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极为普通的男人,普通的都让人难以记住。电影的最后,导演用一个由远及近的镜头,放大了朴的双眼。那是一双饱含热泪的双眼,其中又带着点点震惊,点点失落,迷茫而又空洞。这是一个被扭曲的时代,但是时代最终会因为时间得流失而过去,但是创痛却会遗留在人们的心里。历史的潮流让大韩民国不得不放弃军政,但那些因独裁而逝去的生命已经消失在尘埃中,谁又是时代的凶手?

《杀人回忆》以其不可错失的眼睛控诉着一个时代的悲剧,凶手虽已逍遥法外,但所留下的哀歌令人叹惋。一个案件透视了一个时代,谁才是真正是那个荒诞年代的凶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夜荒凉,人心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