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种气势恢宏?

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种气势恢宏?_第1张图片
霍比特人的小房子

最近重新刷了一遍《指环王》和《霍比特人》,被其中的风景深深的攫住了双眼,那种山的硬朗,水的辽阔,平原的开阔,所有的景色搭配起来,俊朗而疏远,恢弘而气势满满,在这些影片中,把美丽呈现出了极致,会让人自觉不自觉的问,这些风景在哪里拍的,好像一睹它的风采。甚至着风景的美,超过了剧情情节的演变,虽然剧情的安排也无可指摘。

这让我一颗不服输的心,顿时有了攀比的心理,让我这份风景控,颇有些想争高下的心思,我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这种气势恢弘。细细揣测了一下,找出了可以说服自己的原因,与大家共勉:

1.中华文化的内向性,追求内心的饱满,而鲜去关心外界的天地大美

虽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关于大自然风光的描述,甚至在唐代,还形成了山水田园派诗人,在这类诗歌中,多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即便是纯粹的写自然风光的诗词,也被后世人冠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什么寄情于景,什么托物言志等等,外在的风物多是为了人们的内心而陈设,外界的风景也多是为了衬托人而存在,把其当作一种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存在而存在,这是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绝少提及“天地大美而不言”的旁门左道。仿佛也是映衬着文化内向性的特征一样,素来知识分子强调个人的修为和德行,自我的成长和成熟。我们在曾国藩的书信中,时时刻刻都可以见到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叮嘱,而绝不耗费时间去教孩子怎样去捕捉这世界的美丽。以至于在这样的文化浸淫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仿佛已经遗忘了该怎么和自然打交道,该怎么样去从自然中汲取这份精华,现如今,多数的孩子被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去啃食着大部头的作业,越发少有机会走到田野,走向自然,只能从课本上读到“黄鹂”“白鹭”“落霞”“孤鹜”等美的令人窒息的意象,如是,怎么能把风景和人情结合一起呢?仿佛只有在纪录片中才能看到大自然的万象风情。

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种气势恢宏?_第2张图片
指环王剧照
2.更多的去表现和描述人际关系的复杂,而少去描写不太关心的风景

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充斥着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一部部宫斗戏,一部部都市感情戏,都是在讲人际关系的处理,题材从古到今都在围绕这个中心在进行,即便如《琅琊榜》般如是优秀的剧作,也是在复仇(不过这部影片看的还是赏心悦目的)。谍战,古装,也很少去借力自然景观而为作品增色。比如《霍比特人》《指环王》中,在荒原中奔跑的场面,在宁谧的乡野中生活的场景都是那么的真实而开阔,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一些地方,往往是在人烟稀少,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旧对大自然抱有尊崇态度,因为传统的自然崇拜,使其文化保有一定的神秘性和独特性,也是因着这份神秘和独特,才充满着吸引人的魅力。这样的魅力,我们绝少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或许是因为我们问询自然的机会太少了,而不能够发现其中的美。

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种气势恢宏?_第3张图片
霍比特人剧照
3.风景只是电影中的陪衬,而没有完整的转化成为电影增色的成分

仿佛风景是电影的身外之物一样,我们的作品绝少有对风景的特写镜头,不过在一些好的影片中,对风景的处理,还是颇有美感,比如《寻龙诀》里面对内蒙古草原的呈现,《狼图腾》虽然还原原著的味道差了些,但还是给我们呈现了原汁原味的草原生活形象,蓝天白云勒勒车,好的风景,是为影视作品增色的,而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的电影,在借景以发挥更好的影视效果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综上,无论诗词,无论电视电影,通常用的表现手法:借景,寄情于景,等等,却绝少去考虑情景交融,让无言的风景为电影增色。

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种气势恢宏?_第4张图片
狼图腾剧照
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种气势恢宏?_第5张图片
狼图腾剧照

看电影,得来几点看法,朋友们全当是来美景的吧。

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种气势恢宏?_第6张图片
寻龙诀 剧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那么多美景,为什么就拍不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那种气势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