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5《纸言.片羽》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孔子的侄子与学生子贱之间。

孔子有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名叫孟皮,因为腿有残疾,早年被父亲的正堂妻子施氏随孔丘母子一同逐出家门。成年后孟皮结婚生下一子一女,后来孟皮去世,孔子是以叔叔的身份代理执行父亲的责任,抚养孟皮的一对子女学习成长。

话说,孟皮的儿子孔忠,字子蔑,幼年时随孔子学习,成年后在鲁国朝廷,与孔子的学生子贱同朝任职。一次,孔子经过孔蔑任职的地方,想去看望一下侄子,顺便询问他做官之后的经历和感受。

史书中对孔蔑的记载极少,查阅不到具体在哪里做官,想必是距离子贱所处的单县不远。

孔子见了孔蔑,问他:自从你学成做官之后,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

孔蔑说,谈不上什么收获,但是失去的有三种。

第一,身为下级官员,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必须执行,疲于奔命,那些事务工作就像田地里隆起的田埂一样,阻碍着脚步的前进,忙得无暇去实践当初跟着老师学来的知识,因此时常感到困惑,不明白当初所学知识如何运用在实践工作中,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产生困惑。

第二,因为是低级官员,朝廷给的俸禄少,维持自己生活尚且艰难,更谈不上去接济照顾亲戚,因此骨肉亲情的感情也逐渐疏远了。(三)

第三,公务事情往往非常紧急,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甚至朋友的父母亲人去世,也没时间去吊唁,朋友生病了,也没有时间去探望问候,因此朋友之见的情感也慢慢产生了隔阂。

听了孔蔑的回答,孔子非常生气。

路过子贱任职的地方,孔子问子贱同样的问题,子贱回答说,自从辞别老师入朝做官以来,没有什么失去的,但收获了三种。

第一,最初跟着老师学习,只是照着书本上的内容去诵读,今天终于得到机会去践行书本上的知识,因此越加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在有机会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通过具体的社会活动,增加认知,进而不断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此实现个人经验系统的不断升级。

第二,我好歹如今混了个官员,拿着朝廷俸禄,摆脱了经济完全依赖父母生存的状态,不但自立,而且有能力接济和照顾亲戚,因此骨肉之间感情越发亲密。

第三,身为官员,虽有公务在身,但吊唁死者,探望病者这样的人之常情是不能缺席的,因此朋友之间经常走动往来,友谊也越来越深厚坚定。

听完子贱的回答 孔子叹了一口气,对子贱说,你真是个君子呀,果然是像他人说的那样,鲁国没有君子,那么子贱的学问道德从哪里来的呢?

同样一个问题,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同朝为官,为什么一个忙得手忙脚乱鸡飞狗跳,而另一个上下通透左右逢源呢?

子贱的回答中有两个关键内容:一个是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尺度,一个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同样是大学毕业生,有人走上社会之后宛如懵懂孩童,处处碰壁,毕业之际就是失业之时。将一切归罪于中国现下教育体制的滞后,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所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上根本得不到运用,就开始宣扬知识无用论。

知识真的无用吗?最近风靡网络的乌镇夜宴,顶级互联网饭局,叱咤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巨头们哪一个不是师出名门?

当今社会,一个人依靠勤劳苦干能够创造财富,但是这种创富速度是缓慢的,创富所能达到的层次和体量是极其有限的,而那些掌握知识,甚至依靠知识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才能抓住巨大的财富商机,创造出体量巨大的财富,他们所达到的财富层级,对于无知识者,宛如神话。

这是题外话,题内话,让知识运动起来,知识必须在实践中去运用,让理论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财富,人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另外一层内容,套用现代语言就是“人力场”,人是存活于由人类组成的系统中,一切生产生活的活动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协作配合,建立赏心悦目的人际关系,是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要素。

尤其是为官者,做人的品质,做事的原则,其主体都是针对“人”而产生的。俗话说,人生终究是活得一个人场,这个人场,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0745《纸言.片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0745《纸言.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