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剧《银锭桥》到《人类简史》

一个是话剧,一个是历史学家的著作,二者相关性不大,只是以此话剧为切入点,梳理下这个月看的些许书籍: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奈保尔的《米格尔街》,麦克雷尔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孔飞力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以及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最近太忙,只是粗略提笔,后续再更新)

5.29嘉庚剧院上映的《银锭桥》,一个老北京人想本分的守着祖业在银锭桥开着饭馆,为保住这份祖业所卷入的一场荒诞的骗局之中。

在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迷局之中,每个人都在扮演者自己认为应该扮演的角色。却又因利益的驱使,最终将自己还原为本来的自己。看似一切都没有改变,看似一切都会过去。站在银锭桥头,看涟漪泛开又归复平静,看炊烟升起又消散无踪,看世态炎凉众生百态彼落此又起.

以话剧形式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风味,鲜活的人物形象,全真人声展现,开嗓的摇滚,每一幕结束后附上契合主题的民谣。
整场下来,男主最后的一句使我陷入沉思,也由此展开了我现在这个年龄对于人,人的价值,人活着的意义的理解。

如果给你们在座的每人发10w元钱,又有谁会认真看戏呢?

饭馆里面透露一种老北京气息的酒客,每日穿着拖鞋和大背心大裤衩必在这饭馆喝酒,自带花生米,还拖欠着饭馆酒钱。虽醉,却活的清醒活的真实活的洒脱,最后才发现,只是原以为罢了。当那个坑蒙拐骗的滑头大赚了一笔,说给他卡里打10w元钱时,这个酒鬼,“啪”的一声,从大裤衩里掏出一个银行卡,这是整场戏他最清醒的时刻.
这就是现在的人--智人,已经进化到整个生物链金字塔的最顶端。我们的天性,正如那句结束语,又有谁会认真看戏呢?除了钱,我们又到底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当我们即将拥有一笔唾手可得的财富时,又有谁愿意认真享受当下呢?又有谁会愿意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某种过程的美好?


在那一刻,契诃夫的两篇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跃然于我脑海:
1.夫妻两的生活相对优越,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妻子很温柔,丈夫工作稳定而又不繁忙,两人正计划秋季的短途旅行。此时妻子无意间买的彩票貌似要中奖了,前几个号码都中,最后一个号码为保留这种惊喜感,两人不约而同选择不看,都各自在脑海里幻想如果有了这笔钱,二者打算怎么办?男的想买豪车想买别墅想包下整个高尔想去国外旅行想包养情人,想到这,他不由的看向这个“妻子”,越看越觉得丑,并且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烦人的亲戚,想到了这彩票是他妻子买的,钱肯定被她抓的死死的,想到了即使有了钱跟他妻子去玩,她不懂情趣,又只知道省钱,每花一笔钱,肯定跟他大吵大闹,钱有事他妻子的,他说话不再有话语权.......越想越无趣越觉得现在的生活无聊至极,越想越觉得他妻子是如此令人厌烦,而此时,当他厌恶的看着他妻子时,他妻子也同样的用厌恶的眼神看着他。人生竟如此无趣,有了钱也这样!他越想越憋气,把报纸放下,走出家门,看到门口的一棵树, 上吊自杀了。
从话剧《银锭桥》到《人类简史》_第1张图片

2.原本第二个记得更清楚,可当写完第一个时,第二个就忘了,就忘了。。。。。


我们进化到如今,其实只是人类这个属里面的一种罢了,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唯一性,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或由上帝造的,或由优胜劣汰进化而来的。殊不知,我们这是人类这个属里面的一种,称之为智人。我们是如何进化到现在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竟然由钱主导我们的生活了?比起远古时期的人,我们是否过得更加轻松,更加幸福?
远古时期的我们确实担惊受怕,害怕被野兽袭击,害怕受冻,但那也只是这样罢了,对于那时候的智人,地广人稀,什么都吃,没有固定的食物品种,自然也就没有饥荒而言,这个歉收了,大有两三百种食物可供选择,不够吃,就自然饿死便行,顺其自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那时候的智人无需为了生存或者基本的需求而过多忧虑 或者有储备粮食的意识。可当我们开始训化小麦、水稻、牛羊时,当我们用我们人为的力量去对抗自然界定下的死亡率规则时,我们是否更加幸福?人为的改善农作物的土壤环境,产量大大上升,与之而来的是 人口爆炸,产生了一堆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社会精英分子。人们开始被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田附近,日落而作,日出儿息,辛勤劳作,依旧满足不了家庭上升的人口数量,不断开荒,侵占领地。

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
——《人类简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话剧《银锭桥》到《人类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