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05:敬业才有信服力,合时才有生产力

1-5 子曰:「道(dǎo)千乘(shèng)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注释】

1、:治理,同“导”。

2、千乘:乘,古代战车的计量单位。古代战车标准配置是四匹马,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国家的强弱可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千乘之国是指诸侯中的中等之国。

3、:谨慎,慎重,不怠慢,不苟且。

4、人:人与民相对,主要是能是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臣和士等。

【译文】

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应当严肃认真、慎重做事,不欺瞒,有信服力;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爱护臣子下属;役使老百姓要在合适的农闲时节。

道千乘之國

孔子生活的年代,有“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的区分。万乘指天子,统领天下;千乘指诸侯,统治范围叫“国”;百乘指大夫,封地为“家”。周朝制度,当天子需要出兵时,诸侯出车千乘,所以有以千乘作为诸侯代称的习惯。孔子虽有天下观,无奈当时周王室早已衰微,地盘和势力都比不上大诸侯国。当时的形势是诸侯争霸天下,所以,孔子说的“道千乘之国”,即为国君主政诸侯国的为政之道,或者大臣的辅政思路。

敬事而信

事,从国家之事,到单位之事,到个人之事,到家庭之事。大小之事要想做好,都需一个“敬”。现代汉语的说法是“敬业”精神。

当我们谈到要有敬业精神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说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过去提倡的是“干一行爱一行”,当下是个性张扬的时代,社会鼓励人们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去做。但是,热爱是一种情感,敬业更多的是强调内心对事的态度。

那么,敬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可以打个通俗的比喻。近年出土了国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拍卖价格6亿人民币。如果让你必须把这个价值连城的梅瓶送到100米之外的展厅,一旦摔在地上碎了,不仅是特大事故,而且还要你个人赔偿。

【论语·学而第一】05:敬业才有信服力,合时才有生产力_第1张图片
价值连城的梅瓶

在这个情境下,你会对这个送梅瓶的任务持有什么态度?

别看只有100米的路程,相信你一定会千般忐忑,万般谨慎。出发之前一定会做好各种细节的保护的措施,走在路上一定会非常小心地注意脚下注意左右,虽然可能心里打颤,但也告诫自己注意注意注意,更认真的人还可能要在正式上路之前反复演练。

不敢有一点马虎,精力绝对集中,小心翼翼地对待,一定要确保梅瓶毫发无损。一旦摔倒,则是宁肯自己受伤也得护着梅瓶——这个态度,就非常贴切“敬”字了。

那么,我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有几分如此的敬意呢?

也许有人会说,我现在的工作没有那么值钱,用不着那么“敬”。可是,真实结果往往是,你有多敬它,它就多敬你。你不把工作当回事,工作就不会给你好的回报。正确的态度最好是,接手一份工作,就认真去做,答应了别人,就尽力实现。承诺了自己,也要对得起自己。总之,绝不敷衍了事。这样,才能有成果,从而自己得到回报,别人才能信服。所谓敬事而信。

敬事而信的“信”,有很多解释是有信用,讲诚信,肯定也是说得通的。因为这些都是领导者或者工作者应有的品行。但是也有另一种理解,是说“因为谨慎行事以让人民信赖”,这也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干脆全部拿来,把“信”理解为,有诚信,不欺瞒,从而有信服力。

敬事而信,不仅体现在“道”的层面,展示态度和结果的关系,同时从“术”的层面来说,敬事而信,也教给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做好领导人的智慧,把事情做好的智慧。

比如,作为一个领导者,给下属布置工作时,想让下属把工作做好,那么,他自己就要体现出对所布置工作的重视。领导者对下属说“这事关乎到公司的命脉”,跟对下属说“这事就那么回事你看着办”,接受工作的人态度绝对会不一样。

節用而愛人

“节用”就是对财物使用的节约和节制。

在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财富聚集是困难的过程。因此,孔子提出统治阶层应该“节用”的爱民亲民思想,难能可贵。

当今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物质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国家和政府的收入仍然是来自于公民生产劳动之后的税收。因此,正确的态度是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且节约节制。

假如为了领导人自己的好大喜功,甚至个人私利,就铺张浪费,必然会给人民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节用才能理财,理财才能确保财富之充足,国家、企业和个人皆如此。

爱人,孔子是指对待下属的态度,比如诸侯国君对待下面辅佐自己的大夫和士,应该是“爱”,爱护,关爱,体谅等等。

上级对下属的爱,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给下属安排正确的位置,让下属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能给予下属积极的鼓励,并且供适当的奖励,那么,下属也一定会回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业绩的。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使民以時。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及节气时令都对应着相应的生产行为,如果不按照季节天时规律,即使辛勤耕作,也难以保证农作物丰收的。因此,顺应天时节气是确保国家收入和百姓收入的重要条件。国家修筑水利工程,修筑军事工程,修筑宫殿,都需要调动民力。老百姓服劳役,就没法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使民以时的重要性就有必要格外强调。

同时,使民以时,不仅仅是孔子对统治阶层的谆谆告诫,其本身也是一种领导智慧。做不到使民以时,可能会造成恶劣后果,甚至激起民愤,国家统治就可能产生动摇。放在古代农业社会,因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滥用劳役,揭竿而起走向统治者对立面的百姓起义,各朝各代不断发生。不仅普通被“使”的老百姓要历尽苦难,统治者自己的位置也岌岌可危,甚至面临改朝换代。

所以,要想避免战乱,避免荒年,避免政局不稳,领导者应该智慧地去“使用”人民。

到了一个单位,领导者在布置工作安排人员时,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时机是否恰当,时间点是不是合适。合“时”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合时,才能保证生产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而第一】05:敬业才有信服力,合时才有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