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熊孩子

乘着高铁去上海出差。不幸的是后座坐了一个熊孩子,典型的熊孩子。

不错,每一个熊孩子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直接反应。我不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也没生养过孩子,对这个问题谈不上有多少发言权。仅凭己见,揣测现象和根源。

小男孩,多动,十分的活跃(例如拼命的踹前座,对,我就是倒霉的前座),不懂礼貌,大声喊叫。最关键的是旁边的那位应该是爸爸的人,几乎没有方法能控制这个列车和谐的破坏者。安抚,说教,威胁,一切“手段”在熊孩子面前失效。而且每次说教都伴随着孩子的顶嘴,实打实的揭爸爸短。后来爸爸似乎动手打了他,孩子也没什么所谓的样子,后来教育他,这么大还不懂事的时候,他还顶回去,你这么大了不还打人?

说到这里,还以为这个家庭很差劲,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孩子和妈妈打电话聊微信,听声音和说的话,也是温文尔雅的,爸爸虽然有点被熊孩子惹的不耐烦,但也看得出是个知识分子,还让孩子在下车前半小时规规矩矩的打电话给姥爷问候一下,报个平安。

这一切表象似乎有些矛盾,但一路8小时,也足够看出一些端倪。


1、爸爸一直批评:“你这样做是很没有礼貌的,周围的叔叔阿姨会讨厌你的”

熊孩子的做法很是让爸爸丢面子,爸爸也一直这样批评孩子,似乎想要证明他们家人并非不懂礼貌,孩子这样他也是会教育的。然而关键在于,他完全可以代替儿子向周围的人道歉,这样是“懂礼貌”的行为,也算是言传身教。可是从始至终,爸爸没有这样做过,可能是不懂教育方法,也可能是他平时也并不是真的注重礼节、礼貌,遵守一些社会法则更多是源于碍于面子。这传递给孩子,社会法则不过是一些虚伪的行为,孩子处于第一段叛逆期,对这些“所谓”的社会法则反感更多,怎还会尊重?

2、爸爸说:“你再这样淘气,晚上不陪你吃饭了。”

对于一个正常和睦的家庭,这大概构不成威胁,但对这个熊孩子,还是有点奏效,说明孩子平时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渴望一家人团聚的愿望很强烈,很多多动,一刻不能休息的行为,更像是拼命吸引爸爸注意力。

3、对爸爸的批评教育甚至打骂无动于衷,却对爸爸小时候的一些恶劣行径了如指掌

这个爸爸可能平时很忙碌,一旦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的时候,就是有问题需要批评的时候,所以爸爸的出现经常伴着批评教育,似乎司空见惯;但这样的时候可能有爷爷奶奶的宠爱和劝抚,以列举爸爸年少时的错误为方式,让孩子免于进一步责难。

以上,对于熊孩子的一点点看法。

推人及己,以后为人父母,首先自己是表里如一的,一切教养,如果自己不具备,过分的要求孩子也是没用的;二是与其赚多少钱为他成长的各项物质买单,不如合理安排时间陪他过好一个童年,少些心里缺失,树立一个健康的人格;三是,大家庭的教育有的时候是对孩子有意的,但大人们要先在教育理念上有个统一,否则还是不要让长辈来参与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见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