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教学只剩下考试与进度,意义何在?

高一开学初,年级就宣告了市教科所预定的高中三年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高一上学期的任务是完成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的课本及配套练习教学。

   一开始我就深感时间紧,任务重,难以完成。事实也恰如我所感,期中考试前,我只勉强完成了必修一课本前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便仓皇应考。考情可想而知,甚不如人意。虽然我个人认为语文阶段性考试与课堂教学内容关联不大,但还是难免给学生留下了没考好的借口。

期中考试后,课代表上交班级学生意见,大部分同学要求我在讲完课本之后顺带讲解配套练习。我很是认可这一意见,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课堂知识点的落实离不开课后练习的巩固。

然后,当我一边讲新课一边讲练习时,我的教学进度不知不觉又落后了。百般苦恼之余,我请教同事上课之道。不曾想,大家也是叫苦不迭,每日在矛盾纠结中教学着。

如果只是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迎合各类考试的范围要求,我们只需规规矩矩讲课而不作拓展延伸;只需赶场似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接收程度;只需多讲少问以减少必要的思考时间;只需讲“是什么”而少讲或不讲“为什么”以节约宝贵的授课时间;只需梳理总结考点而少进行而不进行主题探讨和情感分析……

只需的部分,简单易操作。横下一条心,对着考纲勾画出考点,归纳出答题模板,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即可。很快知识储备有了,考试的能力有了,可是情感价值观呢?难道我们的教育仅仅就是要培养一个会考试的机器——无情无欲,无感无想,无奢无望,无心无肺……

在大众眼里,高中教育如果能帮助学生获取一张通往大学的入场券就可以算得上成功,可是大学后漫长人生的幸福能力又有谁来保障呢?我真的不想我的学生拿着大学的文凭,却写不好一个字、讲不好一句话、写不了一篇文章;能获取最高端的知识,却过活不了最普通的人生。

可是不想又能怎样呢?急功急利的教育早已遍地荼毒。不信去学生中间看看,能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写字的有几个?能写一手漂亮的正楷字的有几个?能准确写出常见汉字的有几个?能读完十本文学名著的有几个?能独立写出一篇有真情实感的美文的有几个?能简练准确地表达观点的有几个?

每每看到学生们作业本上那歪歪扭扭的汉字,俯拾即是的错别字,数不胜数的语病,我就悲哀的无以言语。9年寒窗,读不准“潜力”;写不对“己”和“已”;分不清“主谓宾,又能怪得了学生吗?因为一直以来学校只让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少有人能有一份等待他们去探求所以然的耐心。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走眼走耳却不走脑走心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他们既没有独立探究的意识,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彻彻底底成了考试的傀儡,如行尸走肉般地漂浮在知识的海洋。只等高考的旋风,将他们吹到传说中极其美好的地方,也就不枉在苦海里浸泡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可是,我真的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无知无觉地被风吹向未知而冰冷的世界。因而,我打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坚持让学生每日练字每周写周记;我坚持课堂要师生互动;我坚持每节课留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习;我坚持不但讲考点,还讲人生。比如在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会让他们在归纳演讲成功的要素的前提下来一场现场演讲;在讲《兰亭集序》时,我会让作为“后之览者”的他们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听他们关于时间的各种言语;在讲《卫风氓》时,我会让他们留意恋爱双方前后言行举止的变化,总结恋爱注意事项和技巧……

  是的,我的教学进度又落后了。可是我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当语文教学只剩下考试与进度,意义何在?虽然我依旧被教学进度苦恼着,但我更希望我的学生不仅能答好各类题,还能恢复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不但能答好高考的试卷,还能做好人生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语文教学只剩下考试与进度,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