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反思日记进行习惯养成

第一部分

光谷步行街是武汉人流量最多地地方之一,且以1350m的纯步行长度被认定为“世界最长地步行街”,因此光谷步行街又有“世界光谷”的称号。经过步行,从天桥上过过去就可以进入位于负一层的光谷书城每次逛完步行街或者在步行街影院看完电影后,我都喜欢再去逛下是光谷书城。光谷书城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图书文化城,书城环境优雅,格调小资,不仅图书种类丰富,且配套有咖啡厅、眼镜店、kindle阅读器专卖柜台等生活区,运气好的话也能碰到知名作家在这里进行签售活动。


用反思日记进行习惯养成_第1张图片
光谷书城内部图(来源于网络)

某次,在新书展览区看到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书皮上有李笑来等的推荐留言,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加之我本来就对介绍学习方法类的书籍内容感兴趣,因此随意阅读了几页后就买了下来。

用反思日记进行习惯养成_第2张图片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在校期间,我认真阅读的几遍,忽然豁然开朗,以前零碎的想法好像突然贯通了起来。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地学习心得会记录下来,分享出去,同时也让更多的好友知道这本书。加之成甲老师的公众号推送了篇关于《好好学习》读书笔记的有奖征集活动 ,活动会赠送逻辑思维“得到App”880元的充值卡。诱惑巨大,立刻决定也写一篇相关读书笔记。


第二部分

在快速略读后,我是带着以下问题去看这本书的:

1书中的核心概念是“临界知识”,那“临界知识”具体指什么呢?它和我以前接触过地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又有什么区别?

2如何运用“临界知识”去提升自我地认知?

3书中提到的方法对我个人有什么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

1什么是“临界知识”?

(1)是什么?

了解过投资的人肯定听说过沃伦.巴菲特,而巴老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便是查理.芒格,且某种意义上芒格还是巴菲特的导师。《穷查理宝典》是一本主要收录芒格演讲的书籍,书中查理在他的第二篇和第三篇演讲中阐述“普世智慧”这一概念。芒格认为零碎地知识是无用的,我们必须依赖头脑中的模型组的框架去组织我们的经验(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成甲老师的“临界知识”概念即来源于此,并且认为有些知识虽然不是如此“普世”,并依然会给我们生活以深刻指导,也属于“临界知识”。

因此成甲老师对“临界知识”的定义是“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2)为什么?

人和人的区别在于认知的不同。我们所有的决策都基于我们自身地观点和结论,而观点和结论本身就是对这个世界地假设。观点与结论地好坏取决于这些假设与事实的符合程度。因此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我们地假设,使我们在相对正确的假设条件下(即相对正确的认知下,认知的加深是一种无止境的过程,只能无限接近完美)更好的解释现象,做出决策,预测未来。

成甲老师对知识的定义是能能够改变你的认知和行动的信息。因此我们买的书或者网上的资料叫做数据,数据被阅读过之后才能叫信息,只有我们对信息综合整理提炼出来的能够改变我们行为的信息才能叫知识。

知识与知识是不同的,有些知识能更加深刻的改变我们的认知,这些知识就是“临界知识”。“通过正确训练,我们能够洞察一些规律;而通过规律的应用我们甚至能预测和控制未来,进而创造惊人的结果”,这就是“临界知识”如此重要的底层逻辑。

2如何运用“临界知识”?

(1)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要想运用“临界知识”,首先得发现“临界知识”。成甲老师认为应该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在自己的兴趣里研究可能涉及到的硬学科的知识,它们就是你要找的“临界知识”。老师以自己为例子,说明自己是如何从一个茫然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兴趣一步步发现所需的“临界知识”,并通过“临界知识”搭建的框架去提高自我认知而走向人生巅峰的过程。

(2)掌握“临界知识”的方法:

反思笔记:重点在于开始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即使最开始记成流水账也没关系,后起在依据反思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刻意练习:注重心里表征,依据心里表征调整自我行为;

以教为学:用教别人的方法检验自己是否了解通透,同时也可以在教的时候要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加以改进。

(3)如何运用“临界知识”?

方法即使上面提到的可以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重复:

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利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最后,老师列举了七个重要的“临界知识”并阐述了“临界知识”的综合应用,每个都会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具体的应用。我觉得这章是这本书的精华之一,通过阅读这一章,我对原本以为知道的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


第四部分:我是如何运用的?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阅读过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和知识管理的书籍,对“刻意练习”或者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等概念有基本理解,甚至某些部分我曾相当认真地做过笔记。可每次笔记做过之后,就再也没有浏览过,更说不上运用。因此我也逐渐将这些学过的知识遗忘了。看过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改变是对知识这一概念有了不同的理解,只有对个人行为或认知产生影响“知识”才能叫知识,以前很多认为是知识的东西其实只是信息而已。深入理解这一概念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学过的知识与自己产生联系,并以此指导自己去解释事实,做出决策和预测未来。反思日记本书提出的绝佳的方法和工具。

反思日记容易写成流水账,不过一开始我并不苛求自己,养成记录的习惯是我此阶段的重点任务。反思日记和总结笔记不同,反思重点在于对事件原因的探讨,而总结偏向于对事件的结果总结。因此在记录时我除了记录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及结果外,还会记录下发生的详细过程和当时思维活动。同时我也结合以前学到的知识,将生活中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同一个本子上。所以本子上不仅有反思日记,还有想读的书的列表、读书笔记、日常计划表和偶尔的思维火花等几乎所有我能记录的内容。我认定这样个道理——要找东西就在这里面找,没找到就一定没有。

通过分析反思笔记及对其他书籍的阅读,我忽然意识到用反思笔记培养行为习惯是个很好的方法。在查阅《富兰克林自传》和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后,决定先从养成一个小的行为习惯开始,毕竟人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很难一下子改变很多。

我决定第一个要培养的行为习惯是早起。为了培养早起的习惯,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作一张早起打卡表格。前一行记录今天星期几,底下一行为空白行,黏在床头醒目的地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看下手机这是几点。如果时间早于6:30,就在打卡表格相应的日期下打勾,晚于6:30则打叉。二是洗漱完毕之后开始写反思日记,第一项内容就是对早起的反思,格式如下:

今天起于8:41。没能早起的原因是:

(1)晚上玩手机到0:40,缺乏必要的睡眠时间;

(2)错过闹铃时间后醒于7:10,当时想着反正不可能达到目标了,干脆再睡会儿,直到肚子饿了才起来吃饭。

反思及对策:

(1)睡眠时间偏少是由于睡前玩手机,对策是不带手机上床;

(2)本来醒于7:10,可由于懒惰变成8:41起床,以后即使错过6:10也要醒了就起,毕竟7:10起好于8:41。

除了最开始的一周效果不太理想,有赖床的情况外,从第二周开始基本上没有起不来的情况。即使偶尔有那么一天我也会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看着打卡表格上大片的勾,我心里会有莫名的满足感,同时表格也给我提供更多的动力去更好执行这项习惯。

当早起的习惯基本稳定后,我又开始培养每天分析消费记录的习惯(一直以来都有记账的习惯,所以不是培养记账习惯),主要是分析前一天的非理性消费情况。我重新制做了张打卡表格,将早起和消费分析列在同一日期下的不同行。但我关注的重点变为非理性消费一栏(每次重点监控一个习惯的养成)。过不了多久我就没出现没有非理性消费的情况。但我也发现这会带来副作用,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小气了。。。

再两项习惯都很好的培养成功后,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养成不浪费时间的习惯。我习惯于从书中借鉴别人的方法,然后改造成自己能够详细执行的的策略,并在执行过程中再进行调整。所以在又阅读了一遍《富兰克林自传》和李笑来的《与时间做朋友》及《微时间管理术》(买kindle后送的免费电子书)可能和我养成的习惯有关的书籍后,我创造了一种名为“微时间管理—时间账本记录术”的方法。核心是每天利用用事件列表、日程表和时间账簿三张表格,计划和监控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执行步骤。由于这个方法才刚刚开始执行,具体的效果还很难说,因此在这儿也不详细叙述了。

总之,我是用反思笔记加打卡表格的方式来培养我的行为习惯的。我知道一个人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我已经有了对应的方法,只要一步步去执行,改变也就没有以前想的那么这么难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反思日记进行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