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教育

两个月前送父母到了悉尼陪幼妹呆一段时间,所以最近在太原陪儿子呆的时间很多,不自觉的就会花大量时间思考教育问题,这就是为人父母才能体会的凡事都会跟教育孩子挂起钩来,就连我很多客户、朋友的资产配置无一例外的都是以教育为重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以说,教育才是发展的核心,上到国家下到个人,拼到最后都得是教育,所以我万分敬重一百年前家国残破却以碧血丹心投身平民教育的那一批先生,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梅贻琦,堪称万世师表的先生,甚至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教育的根基。

现在中国所谓的教育问题是一部分人的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乘国家东风侥幸走在前列,现行的教育体系自然满足不了我现阶段的教育需求,那些数量更少、比我更高阶的群体已经着手开始按自己的理念兴建自己的私校,我自己也像最近文章说的有属于我们资源的规划,但我绝不会动辄上升到国家高度,张嘴闭嘴说什么中国教育落后、中国教育仿效西方体制,国家发展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阶段的首要问题,现在的教育体系是围绕国策的系统工程,而骂体系、争资源的这帮人有多少是从小地方出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中产?就像每天高峰期挤地铁,往上挤的高喊再上一个,挤上去的高喊挤不下了,有资本关注教育问题的毕竟是中国的少数,现行的高考制度才是保证农村小地方也能上升的通道,上升通道关闭才是社会动乱的根源。

教育是核心,稍有变化就自然牵动整个系统,就以最小的家庭资产配置为例,以教育为重心的配置就会偏向于信托、保险等,购置房产也是以学区房为主。国家考虑教育改革也是要以稳定大局为首要,政策制定照顾大众,小众需求交给市场,这才是最合适的资源配置,好在老大最牵挂的是劳苦大众,教育革新也是大体不变,小部分微调实验,而精英学校则有富豪们按照需求自己打造,眼下最尴尬的就是我们中产,看着挤满人的车厢,用尽全力才上的去,座位那是想也不用想的。

不过随着物质生活的充裕,中产阶层日益庞大,刚性需求就是教育,以及教育衍生出来的链条,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通识教育,有智能相关的体验,有创造力的引导培养,而目前全世界都没有适合我们这个阶层需求的合适学校,要不是纯中式传统古板,要不就是西化不得精髓的所谓素质教育,既严格要求又不至于损伤积极性的教育模式做到普及确实很难,世界各国能做到的学校都是家庭氛围和学校老师联合营造,我们中产只能是选择偏重,再辅以家长的引导,比方说我为儿子选择严格教育,就必须辅以假期的多彩体验。

且行且修,教育也一样,关键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身教胜于言教的大方向不变,不断根据形势变化做调整,一步步累积家族腾飞的高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