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那颗最遥远却最夺目的星(三)--读《极简欧洲史》有感

上一篇讲述了古希腊的三大先哲之一:苏格拉底。今天来讲讲他的徒弟,大名鼎鼎的柏拉图(Plato)。 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大家一提起他是不是就想到“柏拉图式爱情”呀? 嘻嘻,那咱们一会儿也聊一下 Platonic love。

古希腊-那颗最遥远却最夺目的星(三)--读《极简欧洲史》有感_第1张图片
柏拉图 Plato

一、客观唯心主义

柏拉图指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现象世界”组成,我们在世间的所见所感,只是存在于另一个崇高灵魂界中完美形体的影子。当我们说“桌子”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张在现象世界里的特定的某张桌子,而是称任何一张桌子,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桌子”的抽象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桌子(“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张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桌子,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

想象一群人,被囚禁于一个幽暗洞穴之中,且全部被锁链绑住手脚。他们背对着洞口,无法转身,只能面对着另一面的穴壁。洞穴外头有一条路,路的尽头有一个大火炬,路上若有其他人、动物和车辆经过,火炬就会将这些东西的影子投射在他们面对的穴壁上。这些穴居人看得到的唯一事物就是这些影像;他们替阴影命名、品头论足;针对他们推理辩论;他们相信,这些影子是世间真实的存在。

后来,其中一人意外解开锁链,从山洞里走出去。一开始,强烈的光线照得他睁不开眼,等他看到阳光下五彩缤纷、美好的立体世界,不禁又惊又叹。他说,在山洞里,我们以为......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理念世界”里的“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现象世界”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看到的貌似“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比起真正五彩缤纷的理性世界来说,其实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二、柏拉图式爱情

一提及Platonic love,大家都会理解为男女间的“精神恋爱”。但是你知道吗? 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原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真爱。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的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Platonic love的主旨是--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1、不是所谓纯粹的精神恋爱,不是没有任何肉体接触的纯浪漫情怀,而是指“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统一,或“身心合一”。

2、强调爱情高于性(“爱欲”高于“快感”)。

3、暗示着性与爱情、爱情与婚姻、性与婚姻的可分离性。

4、是通过爱慕美的身体而追求“美本身”(“美的理念”)的一种永无止境的“理想”。换句强势的口吻说,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指,爱情说到底是属于理想世界(“理念世界”)的东西,在世俗世界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So,可不要随意的运用“柏拉图式爱情”的比喻哟,如果你不想成为gay gay的话,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希腊-那颗最遥远却最夺目的星(三)--读《极简欧洲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