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效果监测模型及指标选择

1898年,美国广告学家E.S.艾尔默·刘易斯提出了AIDA模型的雏形,2年后被总结为AIDA层级式模型。该模型由认知(Attention/Awareness)-兴趣度(Interest)-需求与意愿(Desire)-行动(Action)组成,参见下图。

营销效果监测模型及指标选择_第1张图片

AIDA模型

一个多世纪以来,后辈们不断升级着AIDA模型,其中AIDALSLove模型在网络时代做出了一次跨越性的延伸,由2012年,印尼营销传播学者Bambang Sukma Wijaya提出。对比原有模型的诞生环境,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沟通和社交的方式,消费者力量持续增长,媒介去核心化运动也在持续进行。AISDALSLove为AIDA模型添加了新的层次和变量,使之更适合于网络时代广告效果的评估:

Attention/Awareness(认知):沟通和传播的过程仍然是从引起潜在客户的注意开始;

Interest(兴趣):引起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兴趣和关心;

Search(搜索):受众会搜索内外部信息以对品牌了解和确认;

Desire(欲求):这个阶段潜在客户对品牌产生了渴望和热情;

Action(行动):潜在客户成为了消费者,即转化为票房。

Like/Dislike(喜欢/不喜欢):体验过后,消费者会对产品做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反馈。

Share(分享):以上的体验往往会被分享在社交平台;电影上映后,口碑代替宣发方媒体发稿,成为了主要的信息源,因此上映后的“微指数”及“微信指数”,或可代表S指标。

Love/Hate(爱/怨):长期经历广告后的效果。消费者在经历了感兴趣、搜索、体验、满意或喜欢(不满意或不喜欢)、分享等阶段后,产生了对品牌的深层感情态度。

Source: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09230.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营销效果监测模型及指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