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维导图用到生活中去

将思维导图用到生活中去_第1张图片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书评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其制作过程是将画在中央的主题逐渐细化分解的过程。原本是为了提高记忆力,而后发展成为发散思维、管理日程等,不仅对记忆和学习等输入知识的过程有所帮助,还能用于管理和事项确认,成了一种万能工具。

一直以来,日本将思维导图宣传为一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全新的思维工具。这源于顶级咨询师神田昌典先生倾力翻译的《思维导图》(The Mind Map Book)一书,并将其引入了日本。本书作者矢岛美由希将思维导图用到了日常生活当中,通过教练式培训和育儿咨询使无数普通民众受益。因此,在本书中作者将思维导图的使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

1.何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亦称为大脑的使用说明书,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列购物清单、制定旅行计划、制定家庭协议、制作日程安排表、待办事项表(to do list)等。

在画思维导图时,先把从主题延伸出的粗线(主支)分解成中等粗细的线条,再把每根线条继续分解成细线,然后再分解得更细……归根结底就是分解步骤的不断重复。

其优点在于可以整理大脑,便于补充,有助于想起遗忘的事项或想出新点子,从而激发思维、减少疏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透彻地分析一个主题,纵观全局,还能注意到信息之间的联系,并且一目了然。

在绘制过程中,一定要记住把自己的思维原原本本地画下来,如果中途想要删掉一些内容,直接用叉或线划掉,以便于今后能回想起思维的全过程,为什么会删掉它。

因此,通过画线条加深思维的过程比只重视结果的思维更适用于带有教育性质的场合,因为思维的前后过程会通过线条和词语保留下来,并且具有信息的迁移性。

虽然在画思维导图时的线条自然而然地分门归类,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但还是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但这正反映了人脑的状态。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杂乱的,回过头来看时却很容易便看懂,这是因为我们可以用感觉去理解,而不需要靠道理和理论。只要分支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就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也即我们可以掌握该主题的整体结构和层次,可以系统地理解主题。对于外人来说,对方也很快便能顺着作者的思路理解自己的思考,从而便于沟通,可谓是一种终极的沟通工具。

其作为沟通工具的原因在于以下四点:1、思维导图的传达能力能促进沟通,最关键的还是“透过思维导图能准确了解对方”,除去对方的外在因素,透过思维导图能感知一个人的风格、本性和本质等;2、用思维导图去了解人:除了对思维导图的整体印象外,细节的画法和描绘内容也会透露出创作者的特征。从线条的画法可以看出性格倾向,线条的粗细代表观点的强弱,长度代表决策能力和利落程度,而线的弧度往往反映了情绪的波动;3、用色也会反映出人的性格,纸上的线条和文字是写得满满当当还是留出了空白和间隙,这个区别也能反映创作者的脑内状态。因此,思维导图实质上是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心里话、意图、见识、思维方式、品味等方面;4、填补隔阂的思维导图:不仅能清晰地反映自己的思维模式,还能认识到他人的思维模式也各有特点,每个人的想法都具有差异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具有巨大的魔力,但是思维导图不是“魔法工具”,不会把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体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不知道”哪些信息。不得不说,这也是画思维导图的一个优点,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查缺补漏。

2.大家的思维导图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思维导图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职场中、以及平时的手账本中。比如在应付紧急情况的思维导图:方便于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可以有方法借鉴,比起全文字式的纪录,插图能更好地传达心情,缓解当时的气氛,使人更加冷静地思考问题;用思维导图制作购物清单:提醒自己需要购买的物品,以免忘记,更加形象直观;回顾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今后再看时又会产生新的感受,从过去到未来以及贯穿各个阶段的所想所感都尽收在一张纸上,一目了然。而统观这张图会发现自己在每个阶段所做的事都不一样,意味着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家庭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相当于做一次事前预习,注意到有哪些不足,从而制定出适合的旅行方案,减少途中的不满感,尽可能地满足各个成员的要求和喜好。

而且在帮助孩子学习的思维导图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在语言稍显缺乏的情况下,能够用绘画来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既加强了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促进了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交流。

而运用在职场中的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纵观全局、重建结构体系、提升职业技能、知识的学习。

3.思维导图的七条原则

绘制思维导图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纸张”上

寻找笔感好的纸张,便于绘画的流畅性;纸张选择纯白色,没有线条,不会囿于思维的局限性;选择A4纸以上,能一眼看遍纸上的所有内容;横向放置纸张,因为比起上下伸展的细长景象,我们更容易认知左右展开的景象。

2)画“中心图像”

中心图像的大小在直径五厘米左右,不需要画得有多漂亮,只需表现出你个人的想象和想法。

3)使用“颜色”

光是运用颜色,大脑就会收到刺激。有意识地选择颜色,这样可以一扫消极的心情,乐观地分析问题,使得思维导图更加清晰明了。

4)延展“线条(分支)”

思维导图的线条一定要是延伸的有机曲线,也即性感的曲线,光是看着流畅曲线铺满纸张,都会让人心情舒畅。画出流畅的线条后,兴致和干劲都会提升。

5)在上面写下“语言(词语)”

遵循“1分支1词语”的规则,一条线对应一个词,词语的词性没有明确规定,动词、名次或形容词皆可;自动省略表示词性和状态的助词;如果一个词反复在你脑海中出现,说明它对你很重要,不要犹豫,大胆往上写吧;对于怎样给线条上的词语排序,也没有明确答案,尽管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

6)层次化

刻意为之则适得其反,大可不必深究如何遵守它。随着经验的累积,自然而然就会符合这条规则。层次化的规则可以分为“分层”和“排序”,这些术语看起来很难,但只要画一画,就会察觉到它们就是思维导图很自然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画不下去了”,那就是“层次化”体现得不好,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就会画出一幅整齐利落、层次分明的思维导图。

7)TEFCAS

Trial——尝试Event——行动Feedback——反馈Check——检查Adjust——调整Success——成功

总之就是要先试试看,迈出第一步,你就已经有了进步,至少你开始产生了变化。思维导图是最适合你的思考工具,因为它就是你的思维,那些线条就是你的思考。无论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说用来学习,当你遇到麻烦,画一张图,顺着自己的心意去解决,结果一定会出乎意料的神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将思维导图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