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ibility

Everyone has the access to everything.

计算机是政府和军事的产物,互联网是低权利阶级和学术圈的产物。也许正因为每个阶层的人都很自私,权利相对较低、受关注相对较少、再加上崇尚知识和真相的「学术精神」和鼓励业余者动手的「hacker 精神」,使得「无障碍设计」在比特世界的早期开拓者中受到无比的推崇。

提到无障碍设计(Accessibility),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为残障人士或者特殊人群做的优化——更大的字号,栏杆和拐杖,助听器。但人作为快速发展出惊人多样性的文明的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多样性程度早已经到了不能被忽略的程度。精神层面包括崇尚的文化、接受的教育、审美;生理层面包括各种人机尺寸、生活习惯甚至一些之前被选择性忽视的疾病比如近视。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让更多不同的人在自愿的情况下有机会接触到设计者传达的全部信息和体验。其强调的是它的词根 access(触及)。

令人庆幸的是,数字世界作为逐渐变得不容忽视的一片空间,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无障碍性。没有地域限制,极低的复制成本,绝对平等(至少在目前)的流量,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它是人造的世界。

在设计数字产品的时候,设计师需要像为其他实体产品设计时一样,考虑无障碍性。当然,规则会大相径庭。这里只有一种材料(比特),没有伸手触不到的十层书架,没有需要连夜空运的电影胶卷,甚至一台昂贵的电脑也比最廉价的私人飞机便宜不知道多少,而普通和昂贵的电脑接触到的网络是一样的。

但障碍仍然存在,其形式有时也是之前从未遇到、难以想象的。艺术家突然着在未知尺寸、比例和分辨率的屏幕上创作;导演不知道观众会在地铁上还是在床上看自己的电影;早期的很多设计师为了控制排版效果将文字栅格化,无意中绕开了复制、搜索引擎和读屏软件。

图文叠加也不会牺牲可复制性

在这个残酷的海洋里,无数的零和一被创作,争夺着服务器资源。只要不断的传播,信息才能存活。听起来想不想文化基因的实体化?这也是为什么保证 access,权限和原生性如此重要——为了更好的传播,为了更优秀的 accessibility。

同时,无障碍设计也是对用户和热情的尊重。欢迎不同的多样的人,相信他们都有接触到设计师传递的信息和体验的权利(有时需要合理的费用),并且在设计中时刻注意着降低门槛,不仅仅是产品策略,也是基本的价值观。跟大部分情况下更了解新规则的工程师沟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作为用户,积极升级新版本的系统和软件,或者在 2015 年抛弃 2G 网络版本。

所以当我旅游经过茶行的时候,老板娘兴致勃勃地讲起种茶的学问、讲述如何品尝茶香,作为对茶几乎一无所知的「业余者」,虽说不上兴趣,但我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呢。


Accessibility_第1张图片
「业余者」也可以试着喝出不同的茶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Acces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