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拆书进行到底》

【清芳妖境】12

20180111(补)

周四,记得拆书。为了拆书,必须看书。看书,为了拆书。

有清晰的目标之后,看书和拆书都有了针对性。这次拆读的书是周六在咖啡厅借来的《少有人走的路》,也算是不期而遇,熟悉的感觉不知从何而起。

一目十行看过前面的评价和序。开始留意目录,关注结构。放弃文艺青年和心灵鸡汤的读法,不在富有哲理的文字和美好的语言中徘徊,先走马观花地寻觅主题线索和新颖论点。很快有了新发现。

首先捕捉到自律这样的字眼,说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立即来了好奇心。“通过自律,在面对问题时,我们才会变得坚定不移,并能从痛苦中获取智慧,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这个角度很赞,很兴奋!

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来自地图的隐喻。NLP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地图不是疆域”,一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本书的相关章节让我的这个部分豁然开朗!慢慢梳理一下,似乎可以搞个讲座哩。

关于爱,作者也有完全不同的视角。站在个体心智成长的角度,作者把爱定义成——爱,是为了促使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爱和非爱的区别,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通常意义上的“爱”然后用自己的定义一一做了剖析。反复品读之后,绝对认同作者的定义,因为这样的爱才是每一个追求成长和进步的人共同的追求。我们这些年在呼吁的“爱”或者在有些老师身上看到的,正是这种为了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呈现出来的一种身心合一的自律。

下面引用一些作者关于爱的表达——

首先,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父母缺少自律,心灵不能成长,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自律,获得心灵成长。我们在推动他人心智成熟之时,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为了他人去努力自律,与为了自己去努力自律一样,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最终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

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不但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甚至会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灭。

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我们爱自己或爱某人,就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最后,爱是一种意愿。之所以用“意愿”来定义爱,是为了让它与一般的“欲望”有所区别。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先化成行动,而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能够称为意愿。二者的差别就相当于说:“今晚我想去游泳”和“今晚我要游泳”。人人都有有爱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把这种爱停留在想法和口头上。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爱一个人却没行动,就等于从未爱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在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定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即主动选择去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迫。



更多拆解,请容我后续进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将拆书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