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工看国有企业的高素质员工生态

不知不觉在徐工已工作三年有余,自己也由一名刚踏上社会的愣头青变成了有家有室的而立之人。三年以来,受工程机械大环境持续走低以及公司加班文化的影响,身边一直不断地有同事辞职,大部分都去了外企,有一部分去了民企,去国企和机关类的凤毛麟角。最近,同一批进厂的浙大研究生也要走了,心中不由感慨,也不禁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致此,为何高素质人才反而走的更多,徐州的水土又为何让高素质人不服。

辞职人员中,我所认识的,熟悉的都是踏实上进之人,素质能力无话可说,却因为徐工的生态对国企丧失了信心,最后转投外企,原因众多,以我这三年的经历分析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机械前景惨淡

受国家经济及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行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迫,说是生死存亡一点都不为过。周边各色人群,媒体,网络上充斥着对行业的悲观论调。年轻人从职业发展及养家糊口角度考虑,选择前景和薪水更高的职业,人之常情。

(2)对公司决策层的信心不足

工作期间,所了解到的决策层诸多求变求转型政策大部分以失败亏损告终,国有企业的弊病显露无疑。决策层好以个人好恶做出抉择 ,不专业不职业,土办法办事,与高素质人才观念中的企业南辕北辙,行情好时公司赚钱,问题被掩盖,行情不好,问题凸显,员工对公司扛过此次危机的信心不足,走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3)公司变态加班文化的催化

在徐工上过班的人都清楚,加班在徐工,是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事情。与金融类的高效反馈类企业不同,制造类企业加班 尤其是技术生产人员加班,均是日常工作低下的表现。在公司领导看来,任务完不成,只要加班了,员工就是好员工。在稍微有点理想主义情怀的员工看来,每天的无效加班分明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公司文化之间矛盾的煎熬。不走,继续混下去,接着麻木下去,你就再也不是原来的你了。

(4)年轻人上升天花板的限制

在徐州工作,薪水不高,更多的人是在这里求个发展。而前几年行业爆炸的时候,公司持续扩张,导致八成以上都是年轻人,早一年晚一年来待遇可能天壤之别,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有点追求的在破局困难的时候只能另谋生路了。

感慨国企浮夸之风不死,中国制造永无出头之时。向往两弹一星时代元勋们的奋斗和奉献,尸位素餐,吾之不取也。第一篇记之,愿中国制造早日步入正轨,让高素质人才能学有所用,在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徐工看国有企业的高素质员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