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

1、产品简介

    1.1产品名称

      好奇心日报

    1.2产品Slogan

      好奇驱动你的世界

    1.3产品概述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1张图片
产品介绍

      正如图片中所写的一样,“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好奇心日报是一个原创PGC新闻内容的App,但并不像网易新闻、今日头条这样的聚合类新闻平台,他们强调的更多的是资讯、短讯。而好奇心日报从商业、时尚、娱乐、智能、城市等有限的几个板块中深入挖掘,生成了很多优质且有深度的内容。

    1.4产品结构图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2张图片
好奇心日报产品结构图

2、产品层面

    2.1用户群与用户特征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3张图片
用户群

      以上对于用户群的分析是基于个人判断(没有靠谱数据来源),加上一些App的指数网站,在评论区混迹了几天,总的说好奇心日报的用户质量明显高于很多其他新闻类App,基本上很多用户都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或者说对某个事物有较深入的了解,这样的用户在评论区中评论其实是对新闻内容的一个补充,而且是观点之间的一种交流与碰撞。现在很多聚合类的新闻平台由于推送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在评论区经常能看到各种互相骂架(例如各种地域黑的,花式骂小编的,各种发表过激言论的),这会让一个观点交流的评论区变得“乌烟瘴气”。毕竟评论是用户唯一能和App及其他用户交互的地方,这点格外重要。

      另外,附上艾瑞App指数图片: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4张图片
艾瑞指数

    2.2用户场景分析

      基本上来说,资讯类的App使用场景都是碎片化的时间。其实不仅仅是资讯类的App,现在生活节奏比产品版本迭代都要快,因此很少会有大量时间去使用各类产品。

    2.3用户需求分析(KANO)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5张图片
用户需求分析

    2.4产品功能分析

        2.4.1注册&登录&找回密码流程图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6张图片
注册&登录&找回密码模块

        2.4.1.1优缺点分析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7张图片
优缺点分析

      2.4.2 Q功能列表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8张图片
Q功能列表

      我们先看搜索栏,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9张图片
搜索栏

      实际由于产品定位的原因,搜索栏其实有用的并不是其中的搜索。我尝试搜了一下“ofo”发现总共只有11条相关信息,搜索了“阿里无人店”竟然没有一条,这个近期应该是比较热门的一条关于智能话题的消息了。不像其他聚合类的资讯产品,他们有更多的内容,各个方面,这样的话搜索的意义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在这里搜索的意义不是很大,好奇心日报很大一部分都是猎奇性质的内容。搜索栏中的最近浏览、新闻分类还是用的比较多的功能。另外,列表内的新闻分类和搜索栏的新闻分类一致,感觉有点重复了。

      再看一下设置一栏,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10张图片
设置

      1)设置中含有:账号设置、字体大小、推送消息、接收订阅更新信息、接受评论通知、给我们打分、清除缓存功能。

        A.账号设置:可以编辑头像,修改名字、手机、简介,能够绑定三方账号(目前支持微信、新浪微博、QQ),以及修改密码和登出的操作。用户操作流程简易,使用成本较低,体验较好。

        B.夜间:将主题换至夜间,能够避免夜间手机光线对眼睛的刺激,便于阅读。

        C.离线:好奇心日报的新闻内容作为图文并茂,因此浏览起来可能耗费的流量较多,加上上下班地铁、高楼内网络信号不佳,所以出了这么个功能。单从功能上来说还是较实用。但是这个功能还是要吐槽一下,自动离线下载最新的30篇文章,这个文章范围的定义首先就比较模糊。主页上很多新闻并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的,因此离线下载的文章应该是首页其中的30篇文章。问题出现了,用户不知道具体离线的文章是哪几篇,而且不能选择主题进行离线,因此可能有些用户感兴趣想浏览的内容并没有被离线下载,而离线下载的内容可能有一部分用户没兴趣浏览。

         针对这个功能我有些主观的意见:

        1.增加针对某个分类(商业、智能、城市等)的离线下载

        2.增加离线下载的文章列表,便于用户选择浏览

        D.推荐:即分享,分享到第三方平台(微信好友、朋友圈、QQ、微博、链接等)

      往下,关于我们、新闻分类、栏目中心、我的消息、个人中心、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这个其实没什么说的,对于所有产品来说,这也是用户很少点击的。但是这里的关于我们我觉得很有创意,里面不仅仅像其他产品一样有对于产品的解释,联系、加入我们。还有成员介绍,我觉得这个真的是一个创新的点。做为PGC的产品每篇文章都是官方的记者等人进行撰写的,每篇文章都有记者的名字,并且在成员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过往的经历以及照片是一个蛮不错的体验。

        新闻分类:和搜索栏中的新闻分类一样,同等级的入口,应该是可以合并的。

        栏目中心:有不少文艺类、设计类、好奇心的栏目可供用户订阅,不定时更新。内容都很丰富,能够在一个感兴趣的板块进行深入的了解。但是全部栏目中没有分类,目前栏目不是很多,但也不少。如果后期栏目还要增加的话用户要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栏目的话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不过这些栏目很难抽取出共性去分类,这也是个纠结的点。

        我的消息:评论(包含我发出的评论,收到的评论),点赞(我收到的赞),系统消息。

        个人中心:这里会有用户喜欢的文章和参与的研究列表,同时还有一个类似用户画像的部分,从五个维度(技术宅、商业家、二次元、颜控、开脑洞)描述。比较有趣,超预期。用户能够在这里直观的看到自己平时浏览的内容偏向于什么方面。建议此处加一个分享功能,用户可能比较喜欢把类似这样的东西发到朋友圈。

        其他:从Q功能模块中的任意一个版块点击返回会直接退回到主页,逻辑有点问题,应该返回上一层。

      2.4.3NEWS

NEWS

        文章图文并茂,很直观。其实针对主要的功能模块NEWS,我还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很直观的知道每个文章是属于什么模块,通过标题+图片也能大致知道文章的内容,选择是否浏览。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下优缺点吧: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11张图片
NEWS优缺点分析

      2.4.4LABS

LABS

        LABS(好奇研究室),包含很多测试、投票、话题讨论等。我说(话题讨论),每个用户针对话题有什么看法或者观点可以写在卡片上,提交后会在顶部以弹幕的形式轮播,同时还能给其他用户的观点看法进行点赞、分享操作,增强互动。很多主题直达内心,让人有一种很想吐槽or倾诉的感觉。这是个用户参与度很高的板块,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和测试能够很好的增强用户的粘性。说一下缺点吧:就是在投票中,投完票退出去再进来的话还是进行投票,这个感觉逻辑有问题,而且不知道后台对投票结果的统计的逻辑是什么样。所以我觉得每个用户投票的话还是只能给一次机会,毕竟要让其他用户看到准确的投票结果。下面用思维导图梳理一下优缺点:

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_第12张图片
LABS优缺点分析

三、商业模式

        好奇心日报目前主要变现方式还是通过广告。通过文章中内嵌广告,NEWS中文章列表中嵌入广告等得方式。所以在这里商业模式就不过多探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内容,有深度 | 好奇心日报产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