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调】别以为随便“科普”一下就能称自己为“实验室”

受刺激了,一直有在关注的一个自媒体大号转发了一篇文章,老周看了一下, 阅读数量挺多的,问题是,这篇所谓的科普文章,竟然是一篇错漏百出的文章。好吧,文章的作者,既然你自诩自己的公众号为“实验室”,立志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做科普”,那接下来老周就以一名真正的实验室人员的身份,来帮你把错误一处处抠出来。

简单介绍一下,这是一篇”科普“不锈钢电热水壶内胆的文章,里面提及了很多涉及不锈钢材料、食品接触材料等概念及分析,可惜大部分内容错漏百出,下面且听老周一一道来:

错误1

【反调】别以为随便“科普”一下就能称自己为“实验室”_第1张图片

这里写道,一般用于生产电热水壶不锈钢内胆的材料分为1.304不锈钢、2.食用级304不锈钢、3.201不锈钢、4.其他不锈钢。

好的,问题来了,这个一般分为4类是怎么分的呢?有什么依据?

实际上,不锈钢的分类,应该是按照牌号来分的,这里的数字“304”“201”就是牌号,不同牌号的不锈钢有着不同的特性。

举个栗子,就像是我们平时常说的5号电池、7号电池,这个“几号”代表着不同的型号,而不同型号的电池就有着不同的特点:大小不同,容量不同等等。

同理,不同牌号的不锈钢,生产的工艺不同,它的硬度、耐腐蚀性也会有所差别。所以,作者按“304不锈钢”、“201不锈钢”这样分类,也是说得过去的。

问题在于“食用级不锈钢”这里,所谓的食用级不锈钢,指的是各种指标均符合对应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所生产出来的不锈钢,具体是什么标准后面会说。所以,无论是“304不锈钢”也好“201不锈钢”也罢,又或者常见的如“430不锈钢”或是“410不锈钢”等等等等的不锈钢,只要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就属于“食用级不锈钢”。

而作者在这里无故列举了一个“食用级304不锈钢”,显然是犯了概念混淆、归类逻辑混乱的错误。这样的分类,再加上后面作者在其他段落中的“分析”,读者很容易会错误地认为“除了食用级304不锈钢,其他的不锈钢都不是食用级”。

错误1补充

【反调】别以为随便“科普”一下就能称自己为“实验室”_第2张图片

补充一点,老周去翻了一下这个公众号的其他文章,在一个视频(这货竟然还拍了视频???)中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也就是食品级不锈钢比304不锈钢更安全”。如果用电池来做比喻,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合格的电池比5号电池更安全”。这是人话吗?这是在害人呀!众所周知,相比之下304不锈钢加工出来的水壶内胆满足国家安全标准的可能性是相对较高的,而你却在这边直接来一句“食品级不锈钢比304不锈钢更安全”,消费者因此而买了风险更高的其他牌号不锈钢的水壶,这责任谁负得起?

错误2

【反调】别以为随便“科普”一下就能称自己为“实验室”_第3张图片

这段话就更是莫名其妙了,作者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304不锈钢的特性,这里没有问题,问题是,他还自作聪明地把304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指标写出来了,就是这段话里的最后一句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的话,这里有什么问题呢?

先让老周来给大家真正地科普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合金,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为合金”,用人话来说就是,单纯的一种金属,譬如纯铁、纯铜等,咱们人类觉得它不好用,那我们就通过往这些单一的金属里面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合成得到新的“金属”,这就是合金,而往往我们做出来的合金都比单一金属要好用得多 废话,不好用谁会花心思去搞合成你以为我们人类是傻的? 不锈钢就是合金的一种

而正如刚刚所科普的那样,不锈钢在生产的时候人们会往里面加入多种不同的元素,来达到不同的目的,这些元素的含量也是我们用于判断不锈钢牌号的要素,正如我们会通过一颗电池的直径和高度来判断它到底是5号还是7号电池一样。

判定依据正是刚刚我调侃那位自作聪明的作者写出来的那段成分指标,这句话里面的英文字母,指的是不锈钢里含有的元素的元素符号,而元素符号后面的数字则代表这种元素的含量要求。譬如304不锈钢中,要求C≤0.08%,意思就是304不锈钢里C(也就是碳元素)的含量要低于0.08%。只有每一种元素都满足对应要求的不锈钢,才能称之为304不锈钢。

看到这里,眼尖的小伙伴就会说,老周你手残写错了,人家写的是“C≤0.08”,你多写了一个“%”。这里正是我要纠正的其中一个错误,这位作者列举的每一个指标,数值后均少了一个“%,因为判断不锈钢成分的这些指标,指的都是百分比。

更搞笑的是,这位作者自己前面还写了一句话“304不锈钢含铬19%,含镍9%”,同样的一段话,前面的描述用了“%”,后面的就没有,这不就是自相矛盾吗?

抛开百分比的问题不说,更更搞笑的是,他自己在这段话的前面还特地搞了个表格,列举了各种不同牌号不锈钢的成分指标,我们通过查阅这个表格可以知道,304不锈钢中,铬含量是18%-20%,而镍含量是8%-10.5%。

作者大哥您看看,这是个范围要求,意思是对应元素的含量只要是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了。而你却写了一句“304不锈钢含铬19%,含镍9%”,那岂不是误导读者,让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铬含量刚好是19%、镍含量刚好是9%的不锈钢才是304不锈钢”吗?

如果说前文说到的不锈钢分类混乱是逻辑性的错误,那这段话中的两个问题则是专业性的错误了。问题很严重的说。

错误3

【反调】别以为随便“科普”一下就能称自己为“实验室”_第4张图片

就算前面提到的错误可以归咎到理解有误,又或者是录入错误,那接下来的这个错误则是无法原谅的专业性错误

这个错误来自于这段话 这篇文章也就那么几段话了 ,他写道“食品级不锈钢,也叫做GB9684不锈钢...GB9684-2011规定的不锈钢材料”,这句话犯了及其严重的错误。只要是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清楚地知道,《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锈钢制品》这个标准,早就被新标准《GB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所替代,这个新标准早在2016年10月份就发布,2017年4月19日开始正式启用,而这篇文章的发布时间是2017年9月,距离标准发布的时间都过去快一年了,竟然还敢高举着着已经被替代的旧标准摇旗呐喊着要给大家做科普?拿着基于旧标准的实验数据来忽悠读者,发布文章的作者,请问您责任心何在?

更有趣的是,老周翻查了这个公众号的其他文章,发现他们是跟江苏的一个实验室有合作的,那为什么实验室的相关人员并没有发现这篇文章中的种种问题呢?是实验室人员的不专业?还是写文章的人无知自大,仅凭自己的毫无根据的臆想就天马行空地乱写一通,却没有想着拿去请教相关的专业人员呢?这些我都无法得知。

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再怎么纠结,这篇文章也都发出去了,那些已经阅读的人也已经“收获”到了所谓的“科普知识”,只不过,结果如何,听天由命吧。


且听我认真地讲几句:

实验室是一个跟科学挂钩的机构,而严谨,则是实验室及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成立一个实验室,需要的满足的条件何其的苛刻,相关的流程,相应的资料准备,等等等等,这些东西,要说上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而或许作为作者的你只是觉得“实验室”这三个字代表着专业,听起来更容易吸引眼球,于是随手拿来就用了,好吧,这不是问题。但也请您认真、严肃、抱有敬畏之心去看待这三个字,如果您不能要求自己的文章能够足够的严谨,请不要随便去使用这三个字,因为对于千千万万的实验室从业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许多,而你,却不知道。


尾巴:

再看看这篇文章的开头,洋洋洒洒地写道:“除了产品性能外,我们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如此不严谨不科学的文章,还敢说自己关注于产品的安全性,让我说,这个公众号的文章,似乎才最应该去考察一下其“安全性”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调】别以为随便“科普”一下就能称自己为“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