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观

全真派创派祖师,天下五绝之首的“中神通” 王重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座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的庙观也是赫赫有名。延庆观坐落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之一。号称中原第一道观,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名观,据传说是丘处机得道升天的地方。建于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原名重阳观。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改名延庆观。现在仅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记载延庆观主体建筑玉皇阁,坐北朝南,通高18.25米,用青砖和琉璃瓦件构成,结构严谨,富于变化,共为3层,下层为方形,4坡顶,室内下方上圆,4角砌出密集斗拱,顶似蒙古包,中层呈棱状,8面壁体上附加相互连接的8座悬山式建筑山面。上层为8角阁室,南北各辟1门,玉皇阁是一座汉蒙文化巧妙结合的、具有元代特征的明代无梁阁,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它在中国道教史、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的存在也使开封地区自宋朝以来的古建筑保持了宋、元、明、清的完整序列。1984年进行修缮,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院内建筑呈三路分布格局,中路为二进院落,从南至北依次为穿心殿、玉皇阁、三清殿;左路有六十甲子殿等;右路是重阳殿。寺院坐北朝南,在建筑上保留了宋元时期汉文化同蒙古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

其中有“三绝”属独有奇观:

一是玉皇大帝: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天庭的领袖,汉白玉身体尤为大气,凸显了古代人们对神人的敬畏及传统的认识。

二是蒙古骑狮武士:蒙古武士头戴尖顶卷边毡帽,脚穿筒靴,身穿皮毛衣服,纹路清晰,充分体现了汉蒙文化的结合。

三是玄武大帝铜像: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造,高1.96米,重一吨。真武即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所信奉。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玄武为真武。

笔者对当地旅游部门的采访中得到,元太宗五年(1233年),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重修重阳观,历时近三十年,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

明初,延庆观一度为“宝泉局铸钱之所”,后移至蔡河湾,而斋堂则彻底荒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恢复为道观,改名延庆观,设“遵纪司”。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延庆观被黄河水淹没。

清康熙七年(1668年),县人赵足行等倡导信善者捐资重修延庆观,此次是延庆观被淹后的第一次修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延庆观再次被淹。水退后,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再度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十四年(1908年),通过两次修葺,使道观稍具规模。

1957年,开封市人民委员会拨款开始维修玉皇阁。

1985年,国家文物局拨款修葺玉皇阁、重建穿心殿。

此次修葺,使玉皇阁的面貌大为改观,基本恢复了原来的状况,清理出了已经埋于地下750多年的玉皇阁基座。

2008年11月21日,开始正式实施了玉皇阁整体顶升工程,阁体整体提高3.1米,解决了阁体受地下水侵蚀等问题。

2011年,市政府提出建设延庆观文化景区,规划面积为75亩至多,至此,规模宏大、殿宇辉煌,壮丽甲四方的重阳宫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开封政府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古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力度会更大,我相信明天的开封会更好。

没来开封之前我一直以为这里很破旧,没什么可以看的,但是在这里我更加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的热情,与那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

你可能感兴趣的:(延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