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走了,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如果我们走了,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_第1张图片
图片转自朋友

01

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支付宝账号?未注销的银行卡?

微信、QQ号码?王者农药段位?

如果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会记得我们什么?

墓碑?还是人们看都懒得再看的遗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大自然不会因为你长得美,或者因为你位高权重,就晚一点收了你。

可是短短数十载,人类历史洪流之中,平凡人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不,甚至水都算不上,只是浪花溅起时的水汽。浩渺宇宙里,我们不过是无数个小行星里一颗不起眼的沙砾。

有时候想着这些,便觉得人生陷入虚无之中。

这种感觉,最早来自高二的某个午后,我在宿舍懒懒地醒来,脑袋中浑浑噩噩,秦始皇突然蹦到了我的脑海里。贵如九五至尊的皇帝,终究逃不过与凡夫俗子一般的命运,化作一抔黄土,尽管这抔黄土比一般人要大那么一点。

可是,后人再看秦皇多么英勇威武,他再也感受不到这人间的鲜活气息。他感受不到这个世界上一味美食带来的舌尖的快感,感受不到美人拂过的心动,感受不到一片春绿时的希望,感受不到大雪纷飞时裹着棉被的自在。

我在西安工作时,自驾去了汉武帝的陵墓。比起武则天和唐高宗的陵墓,汉武帝的陵墓很寂寥,极少人去祭拜。我看着那座四方的土坑,不远处还有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军的墓守卫着它。

生前对死的畏惧,让汉武帝下了这个命令。然而死后的人,什么也感知不到。

活着,健康地活着,总是好的。无怪乎晚年的秦皇痴迷炼丹修道,晚年的汉武不问苍生问鬼神。毕竟,有“我”在,这个世界才在啊。

我很理解牛顿晚年,为什么那么痴迷神学。因为科学的外延太大了,他穷尽一生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人类究竟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他没有归宿了,唯有求助于神学,寻得心灵的永恒庇护。

02

生命短促,又似乎虚无。这世界,我来过,可是,你向谁证明你又曾经来过呢?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到底要留下些什么呢?

科技发明一代代流传,为后人造福无穷,如果能做一个发明家,必然是不错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有那样的脑洞和天分啊。

那么不如留下一些文字吧。记录我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当下的我,是如何鲜活地活着,或者焦虑地活着。

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是努力做一个写作者也是极好的。古人说,文以言志,文以传世。能认真写下当下的生命状态,让后来人偶尔翻到时,会心一笑或者身临其境般的感动,这也是写文的动力吧。

就像每次读王羲之那篇《兰亭集序》时,看到那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都会感受到那一刻,大书法家对无限宇宙里有限生命的悲凉之意。

从当下起,为了让有限不被淹没于无限,让改变发生。

                    ———《无戒日更训练营投稿第二十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我们走了,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