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及忠诚

一直以来,营销人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品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认为消费者总是倾向于购买大品牌的东西(如果预算充足的话),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挖空心思构建自己的品牌。然而,最近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新发现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反思,传统的营观念是否还适应互联网模式下的商业环境,是否还适用于年轻的消费者?雷神(海尔名下一款产品)并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游戏笔记本品牌,却占据了游戏笔记本市场重要的市场份额。在平板电脑市场(除了iPad),有报告显示“用户并不在乎生产厂家。”在我看来,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过去,消费者无法准确评估产品真实的品质,只能依靠泛泛的广告宣传和“技术参数、指标”等说明书,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品牌。但是互联网模式下的今天,当消费者能够通过更好的信息渠道来评估产品品质的时候,品牌的重要性就下降了。这些渠道包括电商网站上其他用户的评价,网络上专家的意见以及他们在自己社交媒体上(如微信朋友圈、微博)好友的意见、建议及推荐。

有了他人的推荐,消费者在选择像雷神这样比较生僻的品牌时会更有信心,而不是忐忑不安。比如我选专业相关的书籍时(有很多之前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书名的),一定会很认真的读下面的书评(虽然评论者中不乏枪手),但如果评论足够多,还是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包括我们看电影,尤其看不了解的电影时,常常会看影评、问看过的朋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手机市场,消费者在购买华为、小米、步步高这些二线品牌时,一样会感到物有所值。这意味着只要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到位,即便品牌不那么明显,也能够赢得越来越务实的消费者的青睐。这一转变让后来者拥有了较低的进入门槛。

过去,消费者在购物时常常依赖的另一个指标是购买/使用同类产品亲身的经验。比如,我们在挑选笔记本电脑时会想:我以前用过联想的笔记本,还不错——所以这个型号的联想应该也错不了。由于没有太多可供选择的信息渠道,消费者对联想(或华硕、宏基)保持忠诚合情合理。但在今天这个能够以极低成本获得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朝代,消费者可以轻易移情于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新品牌。很多企业仍然坚信忠诚度的力量,认为即使只有小部分客户宣称自己对品牌“忠心耿耿”,企业也会有巨大的盈利空间。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自己和某个公司(品牌)的关系看成是“开放式婚姻”。就好像我身边一些朋友刚开始都把闲钱放到阿里的余额宝里,后来发现腾讯的理财通收益率更高,于是又将钱转了过去,后来发现理财通也不行,又转了回来。也就是说之于消费者,他们看到忠诚的好处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了,所以他们就会越来越“务实”,而不是“傻傻坚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和“忠诚”的末日已经来临。只是说在互联网时代,品牌和忠诚等同于品质、等同于销量保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及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