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6

1. 说明(explanation):因果性的或决定论的说明。也就是说,高度概括的、抽象化的概念,比如教科书上对某个事物的定义。

 2. 理解(understanding):在人和他的生活、社会背景以及文化传统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体验,比如,我们最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两个人对同一本书的理解是完全一样的。

 3. 解释(interpretation):把理解用符号(比如语言)表达出来,便是解释。读者把对哈姆雷特的理解,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解释。 解释是基于理解对说明的进一步阐述,如果说,说明是知其然,那么理解和解释就是知其所依然,并呈现出来。

4. 投情(empathic):又译为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5. 理解的心理学(understanding psychology):体验的心理学

6. 问题(question):说话者寻找答案的问题,比如,孩子不想上学,如何解决,这是一个question。

7. 问题(problem):指困难的问题,比如社会问题,人文问题,比如提出question的人背后隐含的“为了什么”问题。比如,提出“如何解决孩子不想上学"question"的人,面对的真正的problem可能是亲子关系。

8.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蝉不知冬冷,蛙不知天大。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忽然走过来一个浑身绿装的人,他便好奇的看去,只见那人冲着自己就过来了,刚一靠近就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吧?他回答道:是呀,你有什么事?那人接着说: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莫名其妙的看了一下那人,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那人很不理解的反问:明明是三个季节,你怎么能说是四个呢?于是两个人就为此争论了起来。 争来争去,也没争出个什么结果,于是那人提出:不然我们打个赌吧。 孔子的弟子说,赌就赌,那你说赌什么? 那人说:假如确定一年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假如确定一年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你看怎么样? 孔子弟子,犹豫也没犹豫,就答应他了。 于是二人便一起去找孔子理论去了。 见到了孔子,二人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一地向孔子道来,那人非常诚恳的和孔子说:就是这么个事,您是老师,您给评个理,到底一年有四个季节还是三个季节? 孔子看了一下那人,转过身对弟子说:一年确实是三个季节。 那人,马上就开始跟孔子弟子理论:我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吧,让你不信,现在好了,赶紧给我磕三个响头吧。 孔子的弟子看了眼老师,无奈的给那人磕了三个响头…… 见孔子弟子磕完头,那人也就开心的走了。 孔子的弟子见那人走了,便回身问师傅,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老师您怎么也说是三个呢? 孔子笑了笑,对其弟子讲: 您没看到那人,浑身是绿色吗?其实他是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你说他怎么能知道一年当中除了他所经历的三季外,还有一个冬季呢?这样你跟他又能争论出个什么结果呢?

当我们是朝菌,是蟪蛄的时候,我们与别人的交流只局限于一年有三个季节的程度。在这个你知我知的开放区里,交流是通畅的,但是不会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如果别人告诉我们有第四个季节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因为这触及了我们的盲目区,他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处于这个区域的时候,其实已经开始自知,这是突破无知的第一步。

第三象限是自己知道、别人却可能不知道的秘密。例如某些经历、希望、心愿、阴谋、秘密,以及好恶等。一个真诚的人也需要隐藏区,完全没有隐藏区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但在有效沟通中,适度地打开隐藏区,是增加沟通成功率的一条捷径。

第四象限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领域。未知区是待挖掘的黑洞,每个人都有可能突破自己的极限,发挥自己的潜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