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类脸谱: 庚子之乱中袁世凯拥兵自重, 反而受到内外嘉奖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二十七):刀切豆腐两面光。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挥师入京,从开始的两千余人,后来增加至三万人,而清王朝的军队早已腐朽不堪,义和团的拳民更是空有一腔热血,战斗力实属一般。在战争一开始,清朝的抵抗就节节失利。自从是年六月联军正式出兵,半月就攻下了京畿门户大沽口炮台,守将罗荣光与炮台数千将士战死。此时大清的所依靠的八旗兵早已没有当年的骁勇,绿营也是军纪废弛,成了朝中大员吃空饷、捞好处的无底洞。八国联军虽说也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但是各国军队无论是装备和战术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七月就攻下最后的屏障天津,在八月拿下清朝京师重地。

历史的另类脸谱: 庚子之乱中袁世凯拥兵自重, 反而受到内外嘉奖_第1张图片

在交战中淮军宿将聂士成战死,麾下武毅军损失惨重,若说当时的清朝要拿出一支可以和八国联军一战的军队,那就只能是袁世凯手下的武卫右军。这是一支完全按西式军队训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如果指挥得当,再加上本土的地利优势,足可以给予八国联军重创。其实在战争一开始,清廷就多次要求袁世凯率兵增援,入京防卫,袁世凯手下的这支新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之前在小站练兵,完全采用西式的训练方式,聘请德国教官,严明军纪、给予士兵丰厚的饷银、配备精良的武器装备。除此之外,他还特别注重将官的培养,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钱来充当奖学金,鼓励将士用心训练学习,这样的一支军队是清朝当时萎靡不振的军事力量中一抹难得的亮色。

历史的另类脸谱: 庚子之乱中袁世凯拥兵自重, 反而受到内外嘉奖_第2张图片

但是袁世凯不愿意自己训练的新军毁在混战中,这支部队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是他的晋升之阶,立身之本。他借口山东的守卫不足选择拥兵自重,先是许诺派出三千人入京防卫,随后又借口士兵训练还不充分,按兵不动。其实,袁世凯已经暗中和联军达成了协议,约定互不进攻,并且袁世凯还出兵保护洋人在其驻地的各种场所,赢得各国的支持。而在庚子之乱中,袁世凯的上司荣禄的武卫军前、后、左、中四支部队和八国联军激战,伤亡惨重,等到联军攻占京师后,荣禄的军队几近崩溃,而袁世凯的军队丝毫无损,反而发展到之前兵力的两倍。

历史的另类脸谱: 庚子之乱中袁世凯拥兵自重, 反而受到内外嘉奖_第3张图片

​最终,袁世凯的圆滑与谨慎,在庚子之乱中不仅做到逢迎洋人以保全实力,对待两宫西狩也是尊崇有加,他对流亡中的慈禧太后和光绪不断供应饷银和粮物,并派张勋率兵前往护驾。这些行为也换来了西狩中两宫的原谅和倚重。在与联军议和后,李鸿章赞扬袁世凯的功绩是“幽燕云扰,而齐鲁风澄。” 而战争结束后,洋人也嘉奖袁世凯,愿意与之合作,称他为理想中的“强人”。慈禧也是另眼相看,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被嘉奖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赏太子少保。经此一战,清王朝一蹶不振,庙堂重臣日渐凋零,而纵横捭阖的袁世凯,虽说拥兵自重,反而受到内外嘉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的另类脸谱: 庚子之乱中袁世凯拥兵自重, 反而受到内外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