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手机我们还能活吗?

觉得枯燥的人直接跳过看5吧,有共鸣了再回过头来我们一同探讨。

1

在接触智能手机的头些日子里,我觉得这真是件奇妙的产物。在此之前,掌上电脑问世几十年却始终无法普及,只是少数极客、黑客的选择。没想到自智能手机出现以后,这一技术却歪打正着地获得长足发展。

纵观通信工具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呼叫总台,到座机、传呼机,随后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电话,从一万块大哥大开始,到小灵通,再到各类功能机,接着把与电脑同样强大的芯片重新架构,一步步整合到大屏幕的手机中,最终演变为今日铺天盖地的智能机。

智能机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功能机后期阶段出现的触摸感应屏为人机交互提供了全新体验。在这个创新局面的硬件平台上,操作系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另一方面光纤技术突破,Wi-Fi飞入寻常百姓家,又为智能机铺设了天时地利。

苹果与安卓首先瞅准这块蛋糕,将人性化的系统操作演绎到极致。建立在操作系统上的应用商店囊括了几乎人们生活的所有细节。微软这家计算机系统的统治者,没有料到智能机会以排山倒海的速度席卷千家万户,等到着手研发起自家的Lumia系统时为时已晚。人们早就接受并认可,甚至习惯了苹果和安卓的系统形式。很简单,因为一个便捷。这两家的系统的用法完全符合人类的逻辑,其对用户的友好度也显而易见。当然现在看到这段文字的各位,必定人手一部安卓或苹果手机。

离开手机我们还能活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手机史上的里程碑——诺基亚,手机界的传奇,这家来自芬兰的厂商,曾经推出了多少让人梦寐以求的机型。我还记得猿斯微博那篇文章,总结历代诺基亚的惊艳设计,一根摇杆指尖藏,直板、滑盖被它玩开了花。但是后来由于固执坚守自家的塞班半智能系统,错过了与智能机抗衡的最佳时机。连同所有当时的辉煌,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一齐在科技车轮的碾压下粉身碎骨。它们与执着胶卷的柯达同命运,在转型浪口决策失误,沦为蜕变失败的企业,终被无情地淘汰在历史长河里。

尽管近年来诺基亚打着情怀的旗号,推出诺基亚6唤起八零九零后一代人的怀旧情,号称起死回生之笔,号称原厂原作,一路坚持到前不久刚发布的诺基亚8以及正在怀胎中的诺基亚9。只是,再也难以重现当年盛世。除了大手拉小手和五个字母对信仰的支撑,或许加上蔡司认证镜头,如今的诺基亚手机还剩下些什么?谁也说不准。所有的手机都长相相同,一面玻璃一面金属或两面玻璃的板子一张。

2

沉迷虚拟世界必将加速与外界脱轨,这在便携式移动设备出现之后达到空前程度。屏幕呈现虚拟世界,环境构造现实世界,一个人的精神与身体无法剥离,因此他只能存在于一个世界中,于两个世界来回切换。两个世界无胜无孬,各有利弊,于是导致人们对科技与人伦的争论纷纭不休。

一旦向世界提出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项技术,那么接下来将很难控制这种观点或技术的发展和走向。所有的研发者在潜心钻研之时不允许考虑太多框架,哪怕是社会伦理,否则会使他们缩手缩脚、灵感丧失,发明创造的步伐也会延误。一切都来得太快了,现今人们的接受能力太强了,智能设备还未来得及经历时间的检验,便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此类情况还少吗?不知不觉中被划入了某个圈子、冠之以某种命名;潜移默化地被壁垒、条令所影响、被他人他物所改造,自身却难以察觉,难道不是现时代普通民众难以逃脱的枷锁吗?人永远不可能摆脱其自身的动物属性。

所以凭良心讲,随后衍生出利弊纠葛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发明者。双刃剑、双刃剑嘛,本身属性便是利弊参半,抑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在发明者的单方面意识里,他们只是创造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人们工作处理效率的产品——追求便利和高效是群体天性——此举可谓为人民谋福利——这项产品因此得到普及,名利双收。至于普及后的副作用则因人而异,在社会范围出现的链式反应也无规律可寻。

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上网搜索、拍照、微信、分享、移动支付、视频音频、游戏等丰富功能几乎涵盖日常所需。商家于此基础还在不断优化细节体验,好让手机成为更加整合的一体化平台,代替更多单一的功能性产品。出门只需带一手机即可,这大概是智能机最伟大之处了。相比之下,手机原本最基础的接打电话功能,由于互联网时代联系方式的多样化,在智能机的使用占比中已经下降到微乎其微。所以称智能手机为移动设备端更加科学。

3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谈起,这位老师是学生比较欣赏的一位,综合素质拔群。他说自己读博那会,为了潜心钻研,将自己的智能机换成了一部功能机,也就是按键手机,并让朋友帮忙监督,如果发现自己还在群里或圈里有活跃,就给他们发红包。结果呢?他自豪又谦和地回答:“当时只有两个人收到了我的红包,那次是我打开智能手机查资料时,没忍住翻看了一会社交媒体,又顺手点了两个赞。”

不得不佩服这位有毅力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的亲身经历,给我从去年开始就已出现的“返潮”思维吃了颗定心丸。

这个词是脑海中无意冒出来的,通俗来讲就是怀旧但也不完全是。大致意思我可以举几个例子:譬如不经意间听到八九十年代和零几年的歌曲感觉挺顺耳;翻出的老旧物件,以及童年的那些玩具和动画片容易引发神游;向往田野,怀念农耕;喝酒撸串打麻将;斜阳柳树,背心拖鞋,藤椅昏鸦,一支碗儿腔京戏;喜爱木制家具、唱片、掌机、诺基亚;有一瞬间摸到纸钞的触感让人心里踏实;热衷用陶瓷碗吃饭等等。

开个玩笑。

金曲、经典片能在短暂期间带给人别样感受,似乎立刻会陷入作品所刻画的年华背景当中。但收效甚微、转瞬即逝,移出屏幕就得面对现实。毕竟人不可能脱离环境独自生存,个体命运很大程度身不由己,当前的环境日新月异,只剩下随波逐流。

储存知识的云端取代了书本和头脑,优点是搜索路径变短,用户毫不费力即可享用多方研究成果。知识共享的时代,庞大的信息一秒便能从云端汇至眼前,大脑需要执行的操作只是“优选”。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任何一个门类的知识对人脑来说都太庞大了,仅仅“选择”这一项活动就足够心力交瘁。众多的平行选项集中在同一场所、且唾手可得的情形下会轻易使人迷失方向。从来不缺的是各类答案,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具有新意的问题呢?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表面上看似不再重要,实际却作出了更高要求。

最直观的体现是在淘宝上货比三家。人们总追求最高性价比和最大化利益,但苦于空间计算能力与实物距离、长期效用不相匹配,很难预估眼下的决策会引发何种连锁反应。谁都不敢信誓旦旦对时间作出承诺。不下单憋得慌,下单便后悔,这是多少现代人焦虑与空虚的恶性徘徊,频繁比较各项指标却难以下定决心,稍有不慎就会放大心中悔意。超载的选择会勾起人的贪欲,犹豫不决只会徒劳浪费时间。

为什么纠结和拖延越发成为当代人易患的心理疑难杂症?因为产能过剩,供远远超过了需。从前花一年时间细嚼慢咽两三部著作,数十年的功夫学习一门技术;现在你有一列表的订阅号每天推送红点;你报名了各类七日、半月速成班,一天松懈就会被无数人挤下去;你的阅读软件和电子书里藏满一阁的书籍,最后却连封皮都没来得及拆……想到这些令你感到恐慌,压力骤增——

最后……多么可怕的截点。

4

鉴于此,我也从网上购买了一部功能机。简简单单一部老式手机都挑得人眼花缭乱。本来打算问我爸看家里剩下的旧手机有没有能用的,不料老人不理解,称这一举动是时代的倒退:“几千块的‘万能机’不用,非要逆流而行?都坏啦,啥也干不了。你可以关掉手机啊,难道和我们不再联系了吗?想法不要这么怪,关键把控分寸就行了。”

当然了,他已生活大半辈子,观念根深蒂固,他认为手机就是手机,不管功能机还是智能机,智能机那就是功能机的发展,是手机史的延伸,应该一视同仁。他是个自律的人,无法体会像我这种沉迷手机日渐颓废的伤痛。

还是前天从二手交易软件上找的存货。等过两天到了,就将我的“永信计划”提上日程。

众所周知,刷手机上瘾,某种角度与网瘾、烟瘾、毒品上瘾、购物上瘾性质相同,都是源于内心空虚而去投靠精神寄托。再者,当我们的行为一旦在某个方面取得进展,这个进展便等同于肯定你在该方面的能力,你会因此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相伴而生的存在感便转化为激励的力量,这种力量反哺,让人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的用途多样,最常见的是职场中的奖罚制度,游戏制定的阶梯式闯关模式、装备升级模式、段位模式、评分机制,包括恋爱当中双方给予的正向或负面反馈等。它们都会对事件进程起到不同催化作用。陷得越深,越难全身而退。

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已经以肉眼可见的参与度渗透进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你的个人资料、你的社交、你的日常、你的隐私、你的存款都同你的智能设备绑定,要想解约非得付出一定代价。所以说单凭个人意志做到高效自律我觉得不是不可行,而是太难达成,有时必须借助某样外物才能实现相应目标。

5

我的外物正在路上,这个决定是一半当时冲动加一半长久深思熟虑合成的。诚然,现在的我并不敢下结论,不敢树立我会因此怎样怎样的摩天大旗,具体结果尚待验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我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测统计,哪怕就当做实验。我倒要看看,究竟需要几个疗程,才能将手机依赖症根除。

有人会嗤笑有这个必要么!我要明确告诉你绝对有!由奢入俭难,先得抚平浮躁的心,锻炼逆境生存的能力。在这样极速暴走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独立意志受到威胁,生活方式变了模样,光阴正在被剥夺。并非我封建古板接受不了新事物,只是一切尚未来得及沉淀,总会潜伏许多漏洞与隐患。谁也不能保证你永远活在太阳底下。前途命脉攥在自己手里。资本从哪来?靠挤,靠攒。

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以后外出去教室或图书馆,只带功能机以备不时之需。作为圈里第一个吃洋柿子的人,我暂时考虑到这么几个问题:

①  功能机无法移动支付;
解决方案:简单,纸钞啊!刷卡啊!

②  拍照像素低;
这的确是个问题,幸好我个人几乎不拍照。需要拍照时再找智能机吧,土豪或许可以直接买一部相机,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③  没有Wi-Fi功能,不支持在线音乐、视频;
音乐实在令人难以割舍,为此我专门拣稍微有点可玩性的,可以插上耳机听广播,这就够了,内存卡下载音乐未免太麻烦。主要任务还是沉迷读书,修身养性。视频的话,回去再看,能少看尽量少看,拣有意义的看。比如土味视频(开个玩笑×2)。

④  无法接收QQ,微信消息;
你的QQ,微信消息大部分是什么呢?我猜是闲聊。真有急事、真的想ta就打电话嘛,三两句话说清楚的事没必要拉长战线聊一整天。至于公众号不知你发现没,许多内容基本是重复的、雷同的、于己无关的,顶多算饭后的谈资。所以尽可能精简吧,除了特别专业的知识,所谓的干货、哲理在生活这本巨著中都有体现,实践来的更深刻些。
再说,又不是永远不用了,每天回来抽空看一眼消息,挑出重要的回复即可。目前是紧要关头,相信你身边的人可以理解。

⑤  没有电子导航;
出远门的话,我建议两部手机都带,智能机毕竟能看地图查交通,这点很重要。按键机作为备用机,优势在于电量持久。

⑥  没办法扫码开共享单车;
最难平衡的一点。去教室和图书馆的路只能以脚步丈量了。没事,就是热了点(海南啊!!!)。要想去远点的健身房或海边,只能关机、卸电池、拔卡、装进智能机里了。程序繁琐,好在频率并不高。呵呵。

⑦  关于娱乐;
劳逸结合更利于高效学习,这时一款简单有趣又防沉迷的3D版贪吃蛇就散发出光芒。还有赛车,没错诺基亚挺好玩。
刹车不宜一脚到底,得一下一下轻点,习惯是逐步养成的,病去是如同抽丝的。唉我还是对自己心慈手软,狠人可以直接尝试黑白屏。蓝屏、绿屏、黄屏。

⑧  最大的问题永远是自律、自律!坚韧,再坚韧!

说到底这都是一种无奈的辅助手段,对于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像我这号人。举棋不定时习惯回头看,向影子和历史发问。我们抱着一颗脆弱得禁不起风的初心被泥石流搅成糊淌,还得直面来自内心的焦灼与逃避。等到熬出头了,谁愿意受这罪唉,我眼泪都快蹦出来了。活一世人何时何地都不可乱掉方寸。做人难,做一个明老女人,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离开手机我们还能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