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移步my github查看
先修知识——protocol buffer
TF框架中多处使用了protocol buffer,protocol buffer全称Google Protocol Buffer,简称Protobuf,是一种结构化数据存储格式,类似于常见的Json和xml,而且这种格式经过编译可以生成对应C++或Java或Python类的形式,即可以用编程语言读取或修改数据,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将定义的结构化数据进行序列化,转化成二进制数据存下来或发送出去,非常适合做数据存储或 RPC 数据交换格式。更具体的介绍可以参考网上比较推荐的文章:Google Protocol Buffer 的使用和原理。其实TensorFlow计算图思想的实现也是基于protocol buffer的,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本文主要介绍TFRecords,TFRecords是TF官方推荐使用的数据存储形式,也是使用了protocol buffer,下面结合TFRecords详细介绍其使用方法和原理。
protocol buffer的使用
参考Google Protocol Buffer 的使用和原理可以发现,要得到本地存储的序列化数据,需要先定义.proto 文件,再编译成编程语言描述的类,然后实例化该类(该类也已自动生成setter getter修改类和序列化类等方法),并序列化保存到本地或进行传输。TFRecords的思想也是将数据集中的数据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到.proto中,然后序列化存储到本地,方便使用时读取并还原数据,只不过TF又对这个过程进行了一点封装,看起来和protocol buffer原始的使用方式略有差别。
protocol buffer中需要先将数据以结构化文件.proto的格式展现,然后可以编译成C++ Java 或python类进行后续操作,在TFRecords的应用中tf.train.Example
类就是扮演了这一角色,TF中它的原始.proto文件定义在tensorflow/core/example/example.proto
中,如下代码片:
message Example {
Features features = 1;
};
可以看到Example类中封装的数据应该是features
,是Features
类型的,而Features
在python代码中就对应了tf.train.Features
类,其原始.proto文件定义在tensorflow/core/example/feature.proto
中,如下代码片:
message Features {
// Map from feature name to feature.
map feature = 1;
};
可以看到,Features
中的数据又是feature
(注意没有s),而feature
属性的类型是map
类型,string
不必说了,关键是Feature
类型,和Features
一样,Feature
对应tf.train.Feature
类,其原始.proto文件也定义在tensorflow/core/example/feature.proto
中,如下代码片:
message Feature {
// Each feature can be exactly one kind.
oneof kind {
BytesList bytes_list = 1; # bytes_list float_list int64_list也是和之前一样,对应一个类
FloatList float_list = 2;
Int64List int64_list = 3;
}
};
将数据集转化成TFRecords形式
TFRecords的定义过程就是使用了刚介绍的几个类:tf.train.Example
,tf.train.Features
,tf.train.Feature
,知道了这几个类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嵌套关系,再去理解TFRecords的产生就容易多了。
首先,使用tf.train.Example来封装我们的数据,然后使用tf.python_io.TFRecordWriter来写入磁盘,其中几个类的的嵌套方式和上述一致,见如下代码:
#本段代码来自[TensorFlow高效读取数据](http://ycszen.github.io/2016/08/17/TensorFlow%E9%AB%98%E6%95%88%E8%AF%BB%E5%8F%96%E6%95%B0%E6%8D%AE/)
import os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PIL import Image
cwd = os.getcwd()
'''
此处我加载的数据目录如下:
0 -- img1.jpg
img2.jpg
img3.jpg
...
1 -- img1.jpg
img2.jpg
...
2 -- ...
...
'''
# 先定义writer对象,writer负责将得到的记录写入TFRecords文件,此处为train.tfrecords文件
writer = tf.python_io.TFRecordWriter("train.tfrecords")
for index, name in enumerate(classes):
class_path = cwd + name + "/"
# 一张一张的写入TFRecords文件
for img_name in os.listdir(class_path):
img_path = class_path + img_name
img = Image.open(img_path)
img = img.resize((224, 224)) #对图片做一些预处理操作
img_raw = img.tobytes() #将图片转化为原生bytes
# 封装仅Example对象中
example = tf.train.Example(features=tf.train.Features(feature={
"label": tf.train.Feature(int64_list=tf.train.Int64List(value=[index])),
'img_raw': tf.train.Feature(bytes_list=tf.train.BytesList(value=[img_raw]))
}))
writer.write(example.SerializeToString()) #序列化为字符串并写入磁盘
writer.close()
读取数据
以上存储数据时,Example
调用SerializeToString()
方法将自己序列化并由writer = tf.python_io.TFRecordWriter("train.tfrecords")
对象保存,最终是将所有的图片文件和label保存到同一个tfrecords文件train.tfrecords
中了。读取数据则以上过程的逆,先获取序列化数据,再解析:由tf.python_io.tf_record_iterator("train.tfrecords")
方法(注意这个是方法)返回所有本地序列化文件迭代器,然后由Example
调用ParseFromString()
方法解析,代码如下:
for serialized_example in tf.python_io.tf_record_iterator("train.tfrecords"):
# 本段代码来自[TensorFlow高效读取数据](http://ycszen.github.io/2016/08/17/TensorFlow%E9%AB%98%E6%95%88%E8%AF%BB%E5%8F%96%E6%95%B0%E6%8D%AE/)
example = tf.train.Example()
# 进行解析
example.ParseFromString(serialized_example)
# 逐个读取example对象里封装的东西
image = example.features.feature['image'].bytes_list.value
label = example.features.feature['label'].int64_list.value
# 可以做一些预处理之类的
print image, labe
这是最基本的数据读取方式,tf.python_io.tf_record_iterator
方法每次解析一个.tfrecords
文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集往往很大,所以往往将数据分开保存至多个tfrecords
文件中,在这种情况下,TF提供了其他的接口进行读取,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可能不会使用上述的数据读取方式,以下才是重点,但必须强调的是整体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先获取序列化文件,然后解析,只是接口函数稍有不同。
TF的多线程训练是TF框架重新设计的,不是简单地使用python语言多线程来搞得,很多时候TF多线程是和TFRecords配套使用的,下面介绍的数据读取方法也是多线程训练的数据读取方式。十图详解tensorflow数据读取机制这篇文章深入浅出>的介绍了TF多线程读取数据和训练的原理,多线程这一块接口多,也比较难以理解,下面仅从使用的角度出发谈谈我个人的理解,不详细追究里面的实现原理。
假设我们按照上述方式将数据保存到了两个tfrecords
文件中,分别为'1.tfrecords'和'2.tfrecords',保存在DATA_ROOT路径中,那么我们分几步读取数据,参考如下代码:
-
- 读取
tfrecords
文件名到队列中,使用tf.train.string_input_producer
函数,该函数可以接收一个文件名列表,并自动返回一个对应的文件名队列filename_queue
,之所以用队列是为了后续多线程考虑(队列和多线程经常搭配使用)
- 读取
-
- 实例化
tf.TFRecordReader()
类生成reader
对象,接收filename_queue
参数,并读取该队列中文件名对应的文件,得到serialized_example
(读到的就是.tfrecords序列化文件)
- 实例化
-
- 解析,注意这里的解析不是用的
Example
对象里的函数,而是tf.parse_single_example
函数,该函数能从serialized_example
中解析出一条数据,当然也可以用tf.parse_example
解析多条数据,此处暂不赘述。这里tf.parse_single_example
函数传入参数serialized_example
和features
,其中features
是字典的形式,指定每个key的解析方式,比如image_raw
使用tf.FixedLenFeature
方法解析,这种解析方式返回一个Tensor,大多数解析方式也都是这种,另一种是tf.VarLenFeature
方法,返回SparseTensor
,用于处理稀疏数据,不赘述。这里还要注意必须告诉解析函数以何种数据类型解析,这必须与生成TFRecords
文件时指定的数据类型一致。最后返回features
是一个字典,里面存放了每一项的解析结果。
- 解析,注意这里的解析不是用的
-
- 最后只要读出
features
中的数据即可。比如,features['label']
,features['pixels']
。但要注意的是,此时的image_raw
依然是字符串类型的(可以看写入代码中的image_raw
),需要进一步还原成像素数组,用TF提供的函数tf.decode_raw
来搞定images = tf.decode_raw(features['image_raw'],tf.uint8)
。
- 最后只要读出
至此,就定义好了完成一次数据读取的代码,有了它,下面的训练时的多线程方法就有了数据来源,下节讨论。
# 读取文件。
filename_queue = tf.train.string_input_producer(["Records/output.tfrecords"])
reader = tf.TFRecordReader()
_,serialized_example = reader.read(filename_queue)
# 解析读取的样例。
features = tf.parse_single_example(
serialized_example,
features={
'image_raw':tf.FixedLenFeature([],tf.string),
'pixels':tf.FixedLenFeature([],tf.int64),
'label':tf.FixedLenFeature([],tf.int64)
})
images = tf.decode_raw(features['image_raw'],tf.uint8)
labels = tf.cast(features['label'],tf.int32) #需要用tf.cast做一个类型转换
pixels = tf.cast(features['pixels'],tf.int32)
# 下面的代码下节讨论
sess = tf.Session()
# 启动多线程处理输入数据。
coord = tf.train.Coordinator()
threads = tf.train.start_queue_runners(sess=sess,coord=coord)
for i in range(10):
image, label, pixel = sess.run([images, labels, pixels])
TF多线程机制
假设已将数据集文件转换成了TFRecords
格式,共两个文件,每个文件中存储两条数据,两个文件如下,下面用多线程的方式读取并训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patah/to/data.tfrecords-00000-of-00002
/patah/to/data.tfrecords-00001-of-00002
-
- 获取
TFRecords
文件队列。TF提供了tf.train.match_filenames_once
函数帮助获取所有满足条件的TFRecords
文件,tf.train.match_filenames_once
函数参数为正则表达式,返回匹配上的所有文件名集合变量。当然,也可以选择不用该函数,用纯python也可以匹配,python的话最终返回一个list类型即可,但正规起见,还是推荐使用TF提供的方法。然后tf.train.string_input_producer
函数依此生成文件名队列filename_queue
。
- 获取
files = tf.train.match_filenames_once("/patah/to/data.tfrecords-*") #
filename_queue = tf.train.string_input_producer(files, shuffle=False)
-
- 解析
TFRecords
文件中的数据,和上面一样,不赘述。
- 解析
# 读取文件。
reader = tf.TFRecordReader()
_,serialized_example = reader.read(filename_queue)
# 解析读取的样例。
features = tf.parse_single_example(
serialized_example,
features={
'image_raw':tf.FixedLenFeature([],tf.string),
'pixels':tf.FixedLenFeature([],tf.int64),
'label':tf.FixedLenFeature([],tf.int64)
})
decoded_images = tf.decode_raw(features['image_raw'],tf.uint8)
retyped_images = tf.cast(decoded_images, tf.float32)
#pixels = tf.cast(features['pixels'],tf.int32)
# 最后只要labels和images
labels = tf.cast(features['label'],tf.int32)
images = tf.reshape(retyped_images, [784])
- 3)将读取到的数据打包为batch。上一段代码得到了
labels
和images
,这是一条数据,训练一次需要一个batch
的数据,怎么搞?难道将上述代码用for
循环反复执行batch_size
次?这样做未尝不可,但效率很低,TF提供了tf.train.shuffle_batch
函数,上述解析代码只要提供一次,然后将labels
和images
作为tf.train.shuffle_batch
函数的参数,tf.train.shuffle_batch
就能自动获取到一个batch的labels
和images
。tf.train.shuffle_batch
函数获取batch
的过程需要生成一个队列(加入计算图中),然后一个一个入队labels
和images
,然后出队组合batch。关于里面参数的解释,batch_size
就是batch
的大小,capacity
指的是队列的容量,比如capacity
设为1,而batch_szie
为3,那么组成一个batch
的过程中,出队的操作就会因为数据不足而频繁地被阻塞来等待入队加入数据,运行效率很低。相反,如果capacity
被设置的很大,比如设为1000,而batch_size
设置为3,那么入队操作在空闲时就会频繁入队,供过于求并非坏事,糟糕的是这样会占用很多内存资源,而且没有得到多少效率上的提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当使用tf.train.shuffle_batch
时,为了使得shuffle
效果好一点,出队后队列剩余元素必须得足够多,因为太少的话也没什么必要打乱了,因此tf.train.shuffle_batch
函数要求提供min_after_dequeue
参数来保证出队后队内元素足够多,这样队列就会等队内元素足够多时才会出队。显而易见,capacity
必须大于min_after_dequeue
。关于capacity
和min_after_dequeue
的设置,参考《TensorFlow 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给出了设置capacity
大小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min_after_dequeue
根据数据集大小和batch_size
综合考虑,而capacity
则设置为,在效率和资源占用之间取得平衡。组合batch_size
的代码如下:
min_after_dequeue = 10000
batch_size = 100
capacity = min_after_dequeue + 3 * batch_size
image_batch, label_batch = tf.train.shuffle_batch([images, labels],
batch_size=batch_size,
capacity=capacity,
min_after_dequeue=min_after_dequeue)
-
- 启动多线程训练模型。训练过程和单线程的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
tf.train.start_queue_runners
函数,这个函数中传入参数sess
,就可以做到多线程训练,具体地细节还不是很了解,但照壶画瓢应该没问题了,有空再深挖下。
- 启动多线程训练模型。训练过程和单线程的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
# 前向传播
y = inference(image_batch)
# 计算交叉熵及其平均值
cross_entropy = tf.nn.sparse_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y, labels=label_batch)
cross_entropy_mean = tf.reduce_mean(cross_entropy)
# 计算最后的损失函数(加入正则化)
regularizer = tf.contrib.layers.l2_regularizer(REGULARAZTION_RATE)
regularaztion = regularizer(weights1) + regularizer(weights2)
loss = cross_entropy_mean + regularaztion
# 优化损失函数
train_step = tf.train.GradientDescentOptimizer(0.01).minimize(loss)
# 初始化会话,并开始训练过程。
with tf.Session() as sess:
# 初始化所有变量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run()
coord = tf.train.Coordinator()
threads = tf.train.start_queue_runners(sess=sess, coord=coord)
# 循环的训练神经网络。
for i in range(TRAINING_STEPS):
if i % 1000 == 0:
print("After %d training step(s), loss is %g " % (i, sess.run(loss)))
sess.run(train_step)
coord.request_stop()
coord.join(threads
参考
TensorFlow高效读取数据
Google Protocol Buffer 的使用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