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并非只能从娃娃抓起——《刻意练习》书评

天才并非只能从娃娃抓起——《刻意练习》书评_第1张图片
刻意练习

你小时候有没有参加过兴趣班,却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你头脑中是否曾经闪现过学习钢琴的念头,但觉得成年人错过了关键期而放弃尝试?你是否相信“来自星星"自闭症小孩有着特殊的天赋?你是否在心里想过,无论我多努力好想都追不上那些“天才”型选手?你是否工作多年,感觉遇到瓶颈难以提升?你是否认为只要练习够一万小时就能够精通某项技能?你在生病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挂经验老道的专家主任号?

如果以上问题都是Yes的话,那么,你应该读读这本书《刻意练习》,它会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带领你走出思维的误区,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边界。书中,作者对一些常见的思维误区做了分析,同时让我们对大脑和身体的适应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和人之间的基因差异,如何看待天赋?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是如何成长的?我们是否也能达到他们的高度?看完全书,相信你会有答案。

基因决定论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我此前也认为每个人天生拥有某种优势或存在天然的缺陷。但这本书颠覆了我对潜能的理解。每个人都拥有成为天才的基础配置,这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大脑早就已经布好了线网,让人类可以发展各种才能。高手和天才们只不过比我们更多地利用了大脑的潜能。高手的秘密是什么?答案是:“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一种让技能达致专家水平的练习方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体育领域对运动员的培养方式。我想前段时间看过的一部好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饰演的爸爸对女儿的训练就是典型的刻意练习。

说到刻意练习,不得不提另外一个相对的概念:天真的练习。何谓“天真的练习”?从字面意思我们已经猜到七七八八了。天真的练习即天真地以为只要反复做某事就能提高其表现水平。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没有过这样的”天真“想法?

除了这种“天真“我们在进行刻意练习之前,还需认清以下三种思维谬误:

谬误一:僵固型性心智。你有听过或说过这些话吗,例如:“我没有什么创造力”、“我不擅长数学”、“这件事我做不好”、“我这人就是不太会说话”。这些话语的暗含的意思是:我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努力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改变。与僵固型心智对应的是成长型心智,借用《精进》里的插图,如下:

天才并非只能从娃娃抓起——《刻意练习》书评_第2张图片
僵固型心智与成长性心智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从僵固型心智转变为成长性心智呢?可以尝试多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多动用自己的好奇心。比如,“我不擅长做这件事” 改成 “我要如何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  “我这人就是不太会说话” 改成 “我怎样才能变成口吐莲花?”

谬误二:认为只要足够长时间地做某事,就一定会更擅长。实际上长时间做某事非但不会进步,甚至可能会缓慢下滑。为什么?答案在书中第141-145页。

谬误三:认为只要努力就会提高就会取得成就。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它还缺少一个前提条件:用正确的方法。


到底要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三 F 原则”:focus专注、feeback反馈、fix修正。具体要怎么做,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作者在第五章和第六章(P150-P222)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在此我就不剧透了。

如果你有小孩,希望他/她日后能在人群中出类拔萃,那么可以参考第七章,按照作者提供的 “杰出人物成长路线图” 来教育子女。

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看书,那么读一下本书的推荐序,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听樊登对本书的解读也很好(见下图)。

天才并非只能从娃娃抓起——《刻意练习》书评_第3张图片
扫二维码,听全书精华

我曾经以为天才只能从娃娃抓起,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哪怕在成年以后,只要通过刻意练习,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无论是绘画、编程、钢琴、写小说、变魔术,还是提高销售技巧、演讲技巧,或者只是想单纯提高麻将、斗地主等桌游水平。就像作者说的,“刻意练习是针对那些想掌控自己人生、塑造自己的潜力、不想命运低头、不甘于现状,有梦想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才并非只能从娃娃抓起——《刻意练习》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