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小英雄主义

睡前听了一段超赞的分享,关于“英雄之旅”。

我猜女生对于“英雄”的概念可能来源于无非是课本影片二次元的教导,要么就是对于择偶标准的奇怪设定。从刘胡兰到大话西游的孙悟空,大概都可以被归入我脑海中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

当然,我更喜欢罗曼罗兰的这句话“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它。”

后来在美国读书期间,真切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英雄情结,每每去电影院,那些影片主角的故事好像都可以在前十分钟猜到结局:一个平凡的少年,由于某种机缘巧合被使命召唤,但他一开始是拒绝的,然后遇到了一个心灵导师,嘭一下开窍了,决定接受命运的指引,走入最难的深渊,有了伙伴,打败大boss,心灵升华,也解开了之前很多的疑惑,最后回到现实。

这一段一定都不陌生,无论哪个好莱坞大片都可以套用到这个模式,毕竟这个可是神级的畅销书《前面英雄》总结出来的。对照着看,我觉得最出其不意的就是,因为故事设定是基于“平凡的人类一员”开始,于是脑洞大一些的(比如我,还有你)就会顺其自然地把自己带入故事中去,不是吗!在这其中,于我,就像是照镜子,我看到了自己过去走的路,和现在处在的阶段。也知道平凡和非凡之间,或许只隔了一次改变和坚持。

改变已发生,我愿能有从未来穿越回来一般的信念。

从本科金融转专业到艺术研究生,现在从事于非营利机构。回看自己的这些时光,我相信没有被辜负。

在大二的那一年,记得开学第一节英语口语课,要大家分享暑假做了什么和心得。我忘了我做了什么,但我记得我说,我只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这是维持了好久的状态,我手里答着应收账款算着股东分红,心里想着下一次画展开幕的时间和我要买多少定焦的新镜头。到我真的出乎意料地被艺术系录取,我又充满了惶恐,生怕自己过往的专业不如别人,又想着该选择怎样的工作。如此过度担忧的这些年,我并没有享受到当下带来的更多美好,就像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开悟了,别人问他,那你现在每天做些什么事?他回答,吃饭,砍柴,打水。又问,那你开悟前都做些什么呢?答曰,吃饭,砍柴,打水。那开悟前后有什么差别?开悟前,我吃饭的时候在想砍柴,砍柴的时候在想着打水;而开悟后,我吃饭的时候吃饭,砍柴的时候砍柴,打水的时候打水。

无论你的英雄之旅到了哪个阶段,接受感召或者不,都要好好体验这当下,成为英雄与否,我相信我们都会是,只是这个“英雄”可以大到美国队长,小到活出我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小小英雄主义)